項目技術工藝概述
(1)技術工藝名稱:rCAA好氧-厭氧反復耦合污泥減量化技術
(2)工藝原理:在污水處理裝置內添加本公司的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結構可控的多孔微生物載體,通過微生物種群設計和控制技術,通過微生物—水力停留時間的分離、生物反應速度的保證、微生物死亡及溶胞環境的強化等過程來實現污泥的減量。
(3)工藝特點:
高效去除污染物
處理效果穩定,抗沖擊性強
運行維護穩定可靠,故障極低,可實現無人值守
污泥減量效果明顯,動力消耗少,運行費用低
出水SS (懸浮物)極低
可和其他深度處理工藝實現無縫組合
廠區照片或主要設備照片
8、項目名稱: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瓦窯村污水處理站
項目推薦單位:北京中斯水靈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工程總包
項目概況
瓦窯村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20噸/天。占地面積40m2,出水達到《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11-307-2013)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站排入地表水體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A 排放限值標準,污水來源為村莊生活污水。開始運行時間:2018年4月。
項目技術工藝概述
(1)技術工藝名稱
VFL垂直流迷宮工藝
(2)工藝原理
VFL工藝在厭氧區和缺氧區采用垂直流迷宮式結構,從結構上大大延長了厭氧區和缺氧區的流程,消除回流活性污泥對厭氧區和缺氧區的不利影響,并大幅度地提高其脫氮效率,同時有利于除磷,控制和適應厭氧區、缺氧區對碳源的利用。
(3)工藝特點
VFL技術抗沖擊負荷能力強,不需要調節池,在不同氣候條件下,進水水量水質的波動下,都能夠保證穩定的運行,出水可達到北京市新地標。系統在高污泥濃度下運行,混合液回流比例大,不會產生污泥膨脹現象,而且產泥量低。VFL技術通過對系統運行管理的優化,實現整個組合池沒有任何臭味,適宜將污水站建在任何對環境要求嚴格的區域,不需設任何除臭裝置。現場無人值守,但運行情況、設備情況及事故報警均通過網絡傳輸到控制平臺,同時采用遠程監控的方式對水廠進行管理。VFL技術設備種類和數量已經減到了最少,除了污水進口處的提升設備外,配套設備只有鼓風機和必須的消毒加藥設備。 VFL組合池內無填料,無堵塞問題,不需要定期更換和清洗,核心設備經過長期運行的考驗,十年內不需要更換或大修。污水處理廠布局可根據場地條件進行設計,靈活布置,結構和布局簡潔。
廠區照片或主要設備照片
9、項目名稱:寶坻區2017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旱廁改造項目
項目推薦單位:富凱迪沃(天津)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設備供應
項目概況
本項目建設地點為天津市寶坻區。建設內容為史各莊鎮、鈺華街道、口東 街道、大唐莊鎮、王卜莊鎮、朝霞街道、牛道口鎮、霍各莊鎮、方家莊鎮、林 亭口鎮、八門城鎮、大口屯鎮、牛家牌鎮、大鐘莊鎮、郝各莊鎮、周良街道、 黃莊鎮、爾王莊鎮、大白街道潮陽街道、新安鎮及新開口22個鎮街,共195個村的生活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管網和旱廁改水廁的工程建設。處理站共包括 人工快滲技術、生化處理一體化設備、凈化槽三種工藝,209座處理站。
項目技術工藝概述
(1)技術工藝名稱:凈化槽處理工藝
(2)工藝原理:
技術是在A/O/A/O工藝的基礎上,結合自主的知識產權開發的環保處理新技術。該技術疊加了生物膜技術,可以根據需要使槽內全部曝氣或部分曝氣,實現A/O/A/O工藝,也可以根據處理量,采用多臺串聯或串并聯。FK-JHC凈化槽包含三個反應區和一個沉淀區,在反應區內均設有活性填料,為高效復合生物菌提供生長場所,在氣泵持續供氣下形成生物濾床,通過生物膜的吸附以及生物作用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降解,同時通過氣提式混合液內循環技術進行高效脫氮。
(3)工藝特點:
①可分散式處理(單戶型,多戶型),也可集中式處理(樓宇型、村落集中型),四種不同的處理模式可以完美地應對當今中國各農村的基本現狀。 ②工藝成熟,處理過程穩定,安裝不受地形的影響,且全地埋的安裝形式可完美適應北方冬季的低溫運行。③出水水質優,可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標準。④建得起:設備構造簡易、占地面積小,價格低廉。⑤管得起:工藝抗負荷能力強、出水水質好、傻瓜式操作、無人值守、方便管理。⑥用得起:耗電功率小,運行費用低;凈化槽內無污泥產生,維護費用低,設備壽命長達30年。
廠區照片或主要設備照片
10、項目名稱:獅嶺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后期維修管護項目
項目推薦單位:廣東三新能源環保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運營維護
項目概況
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7條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包含配套的污水管網)的運營維護。按廣州市花都區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的維修養護技術條款的規定、技術規范及質量要求,組織有關人員積極做好日常維修和養護工作,確保污水治理設施安全、正常運行。
項目技術工藝概述
(1)技術工藝名稱
人工濕地
(2)工藝原理
基于生態工程學原理,通過人工構筑濕地、水生植物、土地處理系統,借助菌、藻、微生物、底棲動物、水生植物以及各種植物的多層次、多功能的代謝過程,使污染物進行多級轉化、利用和凈化。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