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以技術與模式創新——雙輪驅動農村污水處理為主題的2017(第三屆)環境施治論壇在福建福州舉行。本次論壇由E20環境平臺與福建省招標采購集團聯合舉辦。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王立章對話學界、業界嘉賓,共同探討本次論壇的焦點問題:農村污水處理的技術與模式,詮釋農村污水治理未來的走勢。
從左至右依次是:王立章、王洪臣、李軍、徐峰、董智明
參與對話的嘉賓包括: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市政工程研究所所長李軍、福建海峽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峰博士及桑德國際有限公司副總裁董智明。
污水治理技術需因地制宜
王洪臣表示,農村污水處理是個大課題,實施過程中,如何將家家戶戶的污水收集到處理站是問題的關鍵。目前,廁所怎么改,黑水、黃水、灰水如何收集,農戶房子里和院子里的管線是個什么格局,大家意見還不一致。只有解決收集問題,才可談處理技術,否則建設污水處理站沒有意義。
王洪臣對農村市場表示一定程度擔心,他曾經考察過100多個村,這些村建設了處理站,但大多沒有污水流入和流出。農村污水處理的技術要適合農村,王洪臣認為,“選擇農村污水處理的技術,應以方便日后運行為最主要考量,一切不方便運行、不方便在農村運行的技術,都不適合采用。建了處理站,就要讓他天天運行著,天天處理著污染物,這是個硬道理。”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應具備三個基本特點:一是免運行、低維護;二是抗沖擊負荷;三是低能耗。
李軍表示,污水處理技術關鍵在于要因地制宜,每項技術都有適合性與局限性,技術的甄別篩選、適合不適合與如何調動和使用很重要,要選易運行管理、抗沖擊、產泥率低、效果穩定的技術。農村污水收集的管網管材、管徑的確定很重要,雨水有些地方使用自然溝渠。在歐洲一些國家如捷克,村鎮污水使用的是沉淀池后接氧化溏或濕地。日本單戶污水使用凈化槽,因為日本資源缺乏,不可能用占地大的技術,因此因地制宜非常重要。采用何種技術,需從運行角度、長期角度、可持續發展角度考慮。
徐峰也指出,污水治理不同于污水處理,突出的是因地制宜。農村范圍比較大,污水點較分散、規模較小,污水的沖擊比較不均衡,財力與管理較薄弱。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從技術上下功夫。一方面,中國人民大學的王洪臣老師在技術層面做了很多探索歸納,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遵循循環經濟理念,探討技術本身的模式變更,實現污水與農村垃圾一體化治理,提升能量效率。
董智明表示,對農村污水治理的技術標準不能一刀切,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立足全國農村污水治理“建、管、運”現狀和未來發展,即要考慮各地方政府居民的經濟承受能力,也要考慮未來運營的技術穩定性問題。技術上,桑德經驗體會認為應努力實現污水治理的工程設備化、設備一體化、模塊化、運營標準化。農村污水治理技術未來的技術更新路徑和手段,也應有別于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傳統研發方式,應重視發揮大數據平臺手段。結合廣大分散村鎮的運營數據,包括水量波動情況、水質短、長期變化、雨污合流分流、出水情況變化、各地區面源污染、氣象條件差異等數據的海量采集分析等,實現和技術工藝運營等內容的完善、升級協同。每項技術都有它的特點及適應性,關鍵是要和當地的環境容量結合好,和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協同好,把地方的可資源化條件發揮好。
污水治理PPP模式受寵 應以改善生態環境為出發點
提到污水治理模式,王洪臣表示,技術和模式雙輪驅動同樣重要,兩者缺一不可。PPP模式的推進,需要以合理的“能力”判斷為基礎。大力推行PPP模式的同時,合同雙方一定在保證公平合理的合作前提下,從自身實際出發,在雙方能力范圍內,擬定合理的合作內容,否則就是不負責任,也很難真正解決農村污水問題。排水模式要視經濟問題狀況,因地制宜。如條件允許,水沖廁所、黑黃灰一起收集處理,這是大趨勢。規模上應依據常駐人口數量、流動人口及流動規律、排水系數、地下水入滲以及污水滲漏,綜合計算,不要拍腦袋!處理模式綜合西方經驗,是分散還是集中應做技術經濟比較。
李軍認為相對于技術,模式在目前階段尤其重要。我國前期采用設備供應或EPC等模式,建了一些處理站,但由于模式、管網及處理站本身的運行等問題,大都沒有運營或運營不好。搞村鎮污水處理,采取網站一體化與區域打捆,形成一定的規模,才比較適合采用PPP模式,實行績效考核。環境保護需注重是否改善了水環境,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的角度看,也適合用PPP模式,但也需在模式、績效考核及收費機制上進行創新。
徐峰提出,“針對農村污水治理,凡是不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的PPP就是耍流氓”。徐峰認為,首先做PPP要重技術,重可研。其中包括市場調研、體量、技術路線的選擇、整個方案的設計,特別是投資和財務分析;其次是如何做到以非水補水,以外補內,即拓展思路,以大格局的視野和高度,嘗試將農村污水乃至垃圾的治理與鄉村旅游、特色農業、農村文化產業結合起來;再次,PPP方案中的投資方、設備方、運營方打的是不同的算盤,希望他們能夠向實現最終目標一起努力;最后,政府制定PPP實施方案時應更謹慎、更嚴格地設定條件,避免作為PPP資本的相關部分輕易退場離開。
董智明認為,目前管網一體化已經形成共識,這有助于解決污水的收集問題。避免廠區的“曬太陽”。但是,這還不能解決“誰污染誰承擔成本或費用”的處理服務費來源問題。下一步,應積極推進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問題,農村也要這樣。將污水處理費用與自來水費能夠有可能實現捆綁收費,逐步建立污水處理收費的長效機制。作為打造美麗鄉村,提升村鎮居民人居環境的一部分,除了污水治理外,還要注重旱廁改造、生活垃圾、農業垃圾、畜禽糞便等污染因素,后者的改善更容易提升廣大農村居民的獲得感。這對培育廣大農村居民的支付意愿有利;也利于促進企業開展綜合經營,集結各項支持政策,提升綜合服務的可經營性和可營利性。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