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荊州市今日發布《荊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6-2030)(草案)征求意見,全文如下:
荊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關于征求《荊州市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
專項規劃》(2017-2030)(草案)和
《荊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6-2030)(草案)意見的公告
為協調城市快速發展和資源集約高效利用之間的關系,適應荊州市城市發展的需要,推進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海綿城市建設,我委組織編制的《荊州市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2017—2030)(草案)和《荊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6—2030)(草案)分別已經由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荊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并上網公示。現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歡迎全市各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以及公民個人積極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并于2018年5月17日之前以傳真、電子郵件、信函等方式提出。
聯系地址:荊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城建科
聯系人:劉虹 傳真電話:8213904
郵箱:365081119@qq.com
附件:1.《荊州市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2017—2030)(草案)(略)
2.《荊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6—2030)(草案)
2018年5月8日
《荊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6—2030)(草案)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規劃目的
為了適應荊州市城市發展的需要,推廣和應用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第二條 規劃依據
(1)政策文件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
《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國發[2013]36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23號)
(2)規范標準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住房城鄉建設部2014年10月)
《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00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GB 50400—2006)
(3)相關規劃
《荊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
《荊州市中心城區排水專項規劃》(2012—2020)
《荊州市城市防洪規劃》(2013年編制)
荊州市排水(雨水)防澇、綠地系統、路網等專項規劃
第三條 規劃原則
(1)生態優先
保護河流、湖泊、濕地、溝渠等水生態敏感區,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與低影響開發設施,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和可持續水循環,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維護城市良好的生態功能。
(2)安全為重
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安全為出發點,綜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在雨水徑流量控制的同時減少徑流污染,增強城市防災減災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3)因地制宜
結合城市發展及用地布局,合理確定各區域低影響開發控制目標與指標,科學規劃綠色屋頂、下沉式綠地、雨水濕地、透水鋪裝等低影響開發設施。
第四條 規劃目標
(1)總體目標
通過海綿城市建設,集中發揮“蓄、排”方面的優勢,加強“滲、滯、凈、用“低影響開發設施的推進,建設具有“平原水網特色”的海綿城市。
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徑流控制率70%的要求;
到 2030 年,城市建成區 80%以上的面積達到徑流控制率 70%的要求。
(2)指標體系
第五條 規劃范圍
本規劃范圍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的中心城區的基礎上,加上華中農高區的核心區及鑼場鎮、關沮鎮、觀音垱鎮、岑河鎮、岑河原種場的范圍,總面積為48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包含中心城區及周邊鄉鎮的建設用地共計約200平方公里。
第六條 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16—2030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遠期至2030年。
第二章 總體布局
第七條 海綿適宜建設區
海綿城市建設依據城區增長邊界范圍,其適宜建設區由102.5平方公里為核心,連接外圍四大組團構成。即江漢運河兩側的城西組團,含華中農高區核心區和紀南的三紅片區、李埠鎮的臨港片區,以規劃二廣高速、九陽大道為限區域;荊北組團,以紀南生態文化旅游區范圍為限;沙北組團,以滬蓉高鐵南部的,沙市區三個鄉鎮關沮鎮、鑼場鎮、觀音垱鎮組成;城東組團,以沙公高速公路和鎳業南路為限,含沙市農場、岑河鎮、岑河農場和江北農場少量用地構成。
第八條 海綿城市空間格局
1.城市水生態格局
荊州市中心城區生態空間格局:“南江北湖伴運河,三渠六河多湖泊”
南江北湖伴運河:即長江荊江段,長湖及江漢運河,這些水體是區域性的大江大河,也是是中心城區最核心的水系,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環境容量,也是景觀打造和培育的核心重點,正在規劃及建設的的荊江風情帶集臨江仙公園、荊江園、江漢運河風情帶及紀南生態文化旅游區等,為城市生態景觀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