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殘聯、民政廳、交通運輸廳、經信委
5.社保服務設施建設。依托現有資源和政府綜合場所加快省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前期工作,補齊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實施市、縣服務設施提升工程,進一步拓展平臺服務功能,提高公共服務能力。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社廳、發改委
(九)智慧城市工程
加快實施“互聯網+市政基礎設施”計劃,大力發展智慧道路、智慧水務、智慧管網、智慧環衛、智慧園林等,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市政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加強各類市政設施管理數字化平臺建設和功能整合,開展城市數據資源中心建設和共享應用,實施城市大腦試點工程,加快推進數字城管平臺建設。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數字辦
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一)村莊環境整治。全省完成1000個村莊環境整治建設任務(包括500個省級補助村、500個市縣級補助村),進一步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其中樹立1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突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房整治、農村公廁建設四項工作重點。在“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推進村莊房前屋后整治,福州、廈門、泉州整治65%的村莊,漳州、莆田、平潭整治60%的村莊,其余設區市整治55%的村莊,同步規整村莊桿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行整村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建立日?;崣C制,每個整治村應新建改造1個以上水沖式公廁,尾水經過收集處理。各地要及時分解下達建設村莊整治任務,加大投資力度,強化村莊風貌管控,突出鄉土氣息,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注重典型示范、連線成片。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財政廳
(二)農房建設。加強村民建房監督管理,結合土地整理增減掛鉤、災后重建、地災搬遷、村莊征地拆遷和庫區移民安置等工作,抓好村民安置房建設。扭轉搶建亂建行為,開展已建農房整治,建設一批農民示范房和村鎮住宅小區。市、縣編制村民建房標準圖集,優化功能配置和布局、滿足村民實際需要、傳承地方傳統建筑風格,加大標準圖集宣傳推廣力度,引導村民科學建房。市、縣要選擇所屬縣(市)或鄉鎮開展農房建設重點指導,出臺相應扶持政策,簡化審批程序,給予資金激勵,組織規劃設計團隊實施“陪伴式”服務,開展已建農房整治和環境治理,整體改善村莊人居環境,打造農村整體風貌和地域特色。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國土廳、財政廳
(三)農村危房改造。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018年計劃開工10922戶,年度竣工10922戶。省級持續強化督查工作力度,引導以修繕加固為主的改造方式,降低成本。市縣要建立健全危改工作機制,履行層級監督職責,疊加配套補助資金,要按照“一戶不漏”的原則,將排查的存量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全部納入2018年改造計劃,確?;就瓿赊r村危房改造的目標任務。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住建廳、財政廳、農業廳、民政廳、殘聯
(四)改善提升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省級重點扶持南靖縣梅林鎮、浦城縣觀前村、古田縣前洋村、周寧縣陳峭村、長汀縣中復村、永春縣西安村、三元區龍安村、北岸開發區港里村、德化縣云溪村、上杭縣興坊村、永安市滄海村、永定區巖太村、邵武市橫坑村、云霄縣陽下村、蕉城區赤溪鎮等15個鎮村開展保護整治。各市縣也要扶持一批鎮村開展保護和整治建設,持續打造品牌進行示范引領。重點要突出老房子修繕加固、污水垃圾環境治理、消防設施完善和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各地要抓緊編制完善保護規劃,認真制定傳統建筑修繕保護和環境整治實施方案,明確年度修繕和整治項目清單,精心選擇專業的設計和施工單位,依照《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和整治導則》,有序推進保護和整治工作,確保年底取得明顯成效。研究傳統建筑保護和改造利用的技術、方案,積極探索對傳統建筑植入現代功能、滿足現代人消費需求,以利用促保護、積極培育鄉村新業態,推進鄉村休閑旅游、鄉土文化體驗等產業發展。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財政廳、文化廳、旅發委
(五)福廈客專沿線環境整治提升。結合福廈高鐵客專項目建設,同步做好福廈高鐵客專沿線景觀風貌整體控制,對沿線包括國土、交通、林業、農業等部門在內的工作內容和城鎮、村落景觀風貌進行整體提升。景觀整治范圍涉及高鐵沿線277公里,根據視線距離控制鐵路沿線兩側各1公里范圍內。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住建廳、鐵辦、國土廳、交通運輸廳、農業廳、林業廳、財政廳
(六)公路沿線整治。引導各地抓好高速公路互通口至城區、城鎮連接新區和風景名勝區、國道省道沿線環境整治提升。
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交通運輸廳、住建廳、公安廳交警總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制定具體工作計劃,梳理篩選形成具體項目清單,制定實施方案,排出進度計劃,明確各責任單位、責任人,建立定期協調機制,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突出問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省直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建立健全上下聯動、督促協調的工作機制,加強專家指導、標準指導和示范帶動,全面系統推進工作任務落實。按照“五個一批”的要求,建立項目儲備庫有計劃地推進,實現良性滾動。
(二)優化投融資方式。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形成多方參與投入格局。綜合運用投資補助、以獎代補、財政貼息、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基金投資等方式加大城鄉民生領域基礎設施投入。主動向上對接,爭取中央相應資金支持。大力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鄉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對有使用者付費和運營潛力的領域要優先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財政性資金從“補建設”向“補運營”轉變。設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創新投融資方式,用好投資工程包、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等支持政策,按職責分工做好資金保障。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避免各種形式的變相舉債,切實防范地方債務風險。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