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曾經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已經離我們遠去,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內涵的五四精神,卻長存于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并成為民族復興之路上的重要精神支柱。今日中國,青年仍是勇立時代潮頭、得風氣之先的民族希望之所在。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縱深的推進,環保產業日益發展壯大,環保行業的發展,青年的力量必不可少。
近日,第十九屆中國環博會在上海隆重開幕。在這個亞洲最大、最高品質的專業環保展上,15個國家和地區近300家展團盛裝亮相。青年節當天,“環保+互聯網”論壇上,一位帶領著90后團隊的創業青年在舞臺上的演講引起了廣泛關注。
鐵肩擔道義,毅然踏上環保創業之路
作為一家互聯網創業平臺的負責人,馮奕寒所在的天際網絡團隊的平均年齡不到27歲。雖然團隊很年輕,但其實在天際網絡公司正式成立之前,團隊就已經在互聯網+環保這個方向上,探索了將近3年的時間。原本是一名環保工藝工程師的馮奕寒,帶領團隊實現了公司在互聯網+環保領域從0到1的開創工作。回憶起創業之初自己和產品開發團隊的磨合,這個大男孩苦笑著說:“除了睡覺,我都和產品團隊在一起。”
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只為切實優化行業效率
天際團隊曾經用了一年時間,推出了針對環境檢測服務的電商平臺,這款產品參考了京東自營定價體系與品控體系,同時也借鑒了58到家的O2O服務模式。當時團隊的預判是:環境檢測領域的客單價比較低,需求頻次比較高,這十分滿足線上支付、線下服務的基礎條件。
然而,設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慧檢測檢測電商平臺致力于打造一個品質把控嚴格的檢測供應商交易平臺,為客戶提供豐富的檢測項目、真實準確的數據以及快速的服務響應能力三個核心功能點。然而,在市場開拓過程中,團隊發現,絕大部分客戶對于環境檢測的真實需求在于檢測數據是否能夠達標、訂單是否能做到盡可能低的價格。“當我們發現產品提供的核心價值與用戶實際需求出現錯位的時候,團隊意識到這件事做錯了。”
對創造價值的過程進行賦能,站在遠處等未來
“在后來的不斷探索中,我們發現之前在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做渠道,本質上是在用互聯網的方式去為傳遞價值的過程賦能。”而對于企業而言,首先要創造價值,然后才是傳遞價值。因為環保行業創造價值的工作鏈條很長,可以提升的空間更大。而環保行業工作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的背后,其實都是由一個一個的人構成的。
如果能夠通過互聯網工具,提高每一個人的工作效率,那就相當于在為整個組織賦能。天際網絡目前的戰略目標,就是利用多種互聯網工具,提升環保產業各個環節人員的工作效率。先將每個環節的人員在企業間縱向打通互相賦能,再將各個環節間的人員在全鏈條上橫向串通,然后形成一個巨大的協作網絡,從而整體提升環保產業的效率。
新產品新挑戰,打造為環保產業賦能的環境服務平臺
在目前的互聯網環境下,環保從業者想獲取信息存在很多的痛點,譬如說信息量大、信息發放的渠道零散、信息的重要程度差距大、大部分內容的質量比較低,信息間的關聯比較少。
天際網絡團隊新推出的一款資訊閱讀工具【環保新聞通】,這款工具通過全網抓取、智能篩選、提煉+評論和新聞追蹤四大功能,節省這些環節中從業者選擇信息渠道的時間,整體掌控信息的時間以及理解信息要點的時間,從而極大地提升了獲取信息的效率。
【環保新聞通】致力于服務于環保行業內像市場、投資、技術咨詢等,對新聞資訊有很強需求的工作環節的從業者,幫助他們提升信息獲取的效率。
“另外,天際團隊還有兩款分別針對于提升項目運營環節和工程設計環節效率的互聯網工具,目前正在開發之中。” 天際網絡希望團隊開發的每一個工具,都能很好地幫助到環保從業人員。
筆者相信,隨著這些工具陸續的上線,天際網絡團隊可以提升環保產業中,每一個環節的工作效率,最終打造一個可以為環保產業賦能的環境服務平臺。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