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寶山吳淞口的吳淞污水廠提標改造工程進入試運行沖刺階段,與滬上其他污水廠不同,由于是上海首座應用FCR(Food Chain Reactor,食物鏈反應器)技術的污水廠,這里的工程師們除了要精通傳統污水處理工藝,還要維護一座“植物生態園”的穩定,扮演起“園丁”的角色。
這座“植物生態園”的誕生,得益于上海持續不懈地推進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了中心城區污水廠提標改造工程,吳淞廠的改造便是其中的子項目。廠區地處寶山吳淞口生態“新濱江”區域,緊鄰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和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綜合考量工藝、環境等因素,決定引進匈牙利的FCR技術,可在不新增用地的情況下提高污水廠出水水質,并改善廠區運行環境,打造新型環境友好污水處理設施。
“植物園”如何凈化污水?
在污水處理廠的“植物園”里種植特定的花花草草,并不是單純用它們吸附處理污水,而是要構建水生態食物鏈,利用附著在植物根系的微生物、原生動物以及微型動物,發揮他們的“長處”去除污水內的垃圾;同時,廠區同步實現除臭和景觀改造,“植物園式”的現代化污水廠也就誕生了。
目前,吳淞廠提標改造工程已接近尾聲,至2017年11月底,FCR工藝一直穩定運行,出水符合一級B標準。
植物的挑選標準是?
在生物池溫室內的植物須選擇根系發達的水生植物,根系對顆粒態氮、磷的吸附、截留和促進沉降等作用。漂浮植物發達的根系與水體接觸面積很大,能形成一道密集的過濾層。當水流經過時,不溶性膠體會被根系吸附或截留。與此同時,粘附于根系的細菌在進入內源呼吸階段后會發生凝聚,把懸浮性的有機物和新陳代謝產物沉降下來。
生物池內景
另外,植物的選擇還須滿足審美及生態需求,注重生物多樣性原則,讓植物品種豐富;并著重搭配,考慮植物的葉型、色彩、花期等特性,創造優美的植物花園。最終,工程師們從3000余種備選植物中選擇了100多種構建了“植物園”。
再力花
讓“園丁”們最頭疼的是?提標改造工程帶來了新的技術和優美的廠區環境,除了新鮮感,吳淞污水廠職工們更多的還是感到壓力和責任,每一處細節不可疏忽。就如同每一座花園都有的問題一樣,不久前,污水廠的職工們也因為一種小蟲子的出現而頭疼。
工作人員正在對生物池進行巡檢
不久前,吳淞廠出水氨氮濃度開始上升,出水總氮升高。一次全面深入的“體檢”后,發現東池好氧區填料依附大量紅線蟲,嚴重影響了整個生物平衡,造成填料難以掛膜,降低了污水處理效果。紅線蟲是一種無脊椎動物,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的有腐植質、細菌、藻類為生,水溫在22°至32°時,孵化能力強。不根治紅線蟲,那么整個生物系統難以恢復。最終,工作人員加班加點研究舉措,在池內添加生物制劑并靜置48小時,實現低氧殺蟲,使這座“植物園”的生態系統恢復了平衡,污水廠的各項指標也恢復正常。
從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到如今和植物打交道,吳淞污水廠不斷探索穩定的運行模式。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城市運行和自然環境可以和諧相處,背后看不到的卻是“園丁”們無數個日夜的研討、巡檢、應急、調試。
孜孜不倦的企盼,只愿申城未來的水環境更美好。
吳淞污水廠主要服務于寶鋼二、三期工程生活區一級吳淞海濱地區,服務人口約40萬,設計處理能力4萬噸/天。提標改造后的吳淞污水廠出水標準從二級標準提升至一級B,廠內FCR技術以“植物生態園”形式直觀呈現。
目前國內有深圳富士康、河源、三亞等地小型污水廠采用了FCR技術理念。吳淞污水廠FCR的應用在上海尚屬首次,也是我國首個FCR工藝示范工程,它有望改變人們對于傳統污水處理廠的印象,成為環境友好型的城市景觀。
原標題:上海首座“植物園式”污水廠試運營 讓“園丁”們最頭疼的是...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