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為期兩天的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落下帷幕,主辦方代表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用三組關鍵詞概括:
(1)回顧與總結:我們不僅用海量數據回顧過去一年水務領域涌現的新政策、也梳理了水務市場現狀、龍頭企業業績、市場競爭格局等,并根據幾大維度進行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水業評選,我們稱之為搜神榜。更為重要的是,相比以往,今年水業戰略論壇是對水業改革20年的總結,從早期特許經營模式、BOT模式,再到如今PPP,觀察每次變革之下產業動向。
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做總結發言
(2)思考與前瞻:總結是為了更好地開始,更好地思考、預判環境產業未來的方向在哪里?我們行業產業前瞻的風向標是政策,研究發改委、住建部、生態環境部、財政部等各大部委出了什么政策,發布哪些重大消息,深入之后,經常發現部委之間的政策相互沖突,我們開始研究國務院、國家的政策。
今年的水業戰略論壇,前瞻的風向標是政治、是十九大,無論是環境產業未來的發展還是綠色金融的本質,都要基于對十九大的深刻理解。在我看來,金融對十九大精神研究是很不夠的,是需要創新。(見上篇——傅濤:綠色金融對我國環境產業支撐還不夠,需要回歸初心)
(3)宣言和號角:水業論壇不僅是一個總結的會、前瞻的會,同時也是一個宣言夢想、吹起行動號角的會。每屆論壇,均有一些領跑企業發布百億甚至千億的夢想。比如今年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再次提出挑戰性的目標:希望到2025,博天成立30周年的時候,實現收入300億的目標。到2035年,希望博天環境能躋身世界500強企業。
現如今,PPP政策、IPO上市、環境督查都在發生變化,環境產業變革也在悄然進行。在傅濤看來,每次變革都是一次機會,是環境企業后來居上的機會,也是領跑企業繼續領跑的機會。他指出,做一個有規模的環境公司,可以按自己的思路走,但是要想成為最偉大的環境企業,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時勢造英雄,企業應順應大勢。順應大勢最好的方式是講政治,在政治正確的新時代,作為一個跟政策密切相關的產業,作為一個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業的環境企業,我們不得不講政治,不得不考慮大勢的方向。
第二:為客戶創造價值。任何一個企業在大勢之下要做出自己的價值,真正做出自己的產業價值,立足于自己為客戶創造價值,這就需要發揮先利他后利已,通過利他來利己的精神。
第三:善用戰略資本。現如今資本形式很多,良莠不齊,有些資本是誤導行業的。因為他們拿著浮躁人的金錢,驅使著我們迎合浮躁的市場,對行業百害無一利。要用戰略資本人的金錢,不要純粹使用財務資本人的金錢,因為我們很難把一個短期財務資本當做您的知心伙伴,他們不可能知心或懂您。
第四:融入生態合作。無論是北控水務、首創環境等龍頭企業,還是小而美的技術性公司都在談生態合作。這是由于政府涌現出的新供給,多半是環境領域綜合治理,單一企業很難成為產業全能高手,為客戶提供一系列打包整體解決方案,這需要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而不是相互壓榨、相互拖欠款的失信危機關系。
從2016年開始,北控水務、首創股份率先打出生態化的品牌。如北控水務在通州水環境治理項目中,生態化地整合了20多家技術資源合作者,理念和合作方式都與以往有很大變化。這里生態化有兩個含義:
一個是服務領域的生態化,另一個社會關系的生態化,它包括企業之間的生態、企業跟社會的生態、企業跟金融機構的生態、企業跟社會公眾之間的生態關系等。生態化的趨勢下,環境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你強我弱的零和博弈(又稱非合作博弈,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第五:攜手創新。新時代也是企業創新的時代。企業的創新是產業的主旋律,創新分三個層次,從最低層次來說,創新的直接驅動是客戶需求。從中觀層次來說,創新要與改革政策方向一致。從更高層次來說,創新的核心導向同樣是政治。在深化改革的時代,創新是企業生存之本。最后希望業內有志之士跟E20環境平臺一起,攜手創新,創造新的服務模式、創造新的服務領域、創造環境產業新的價值,最終實現“兩山經濟”!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