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城市供排水管網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根據中國水網整理的國內外城市供排水系統資料,德國法國日本以及我國的香港在建設被譽為“城市良心”的地下排水管網方面有值得借鑒之處。德國的大城市每年投入到下水道系統的預算都在上億歐元,維護費用在每公里年均5000歐元左右。德國水務部門的閉路電視系統負責對地下管道進行24小時的實時監控,一旦發現問題會及時進行維修。法國巴黎的下水道長達2400公里,約有2.6萬個下水道蓋、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統由電腦控制,還有專門針對雨季塞納河水的“漲水站”及安全閥,以及暴雨時用于保證排水效果的路邊下水道等等。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鑰匙或貴重的戒指掉進了下水道,有可能根據地漏位置把東西找回來——下水道里會標注街道和門牌號碼。日本東京地區的地下排水系統主要是為了避免受到臺風雨水災害的侵襲而建設的。在東京,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筑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凈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我國香港的排水管道采用“大管”疏導,排水標準能夠預防200年一遇的洪水。事實上,直到上世紀90年代,香港還曾發生多次嚴重水浸事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為全面解決雨水排放問題,特區政府在1996年開展了“雨水排放系統整體計劃”,發布了較高的防洪標準:市區干渠系統排水標準為防200年一遇洪水,市區支渠系統和主要鄉郊集水區防洪區為50年一遇,鄉村排水系統為20年一遇。
為了更好地從治水、用水向惜水、親水轉變,實現人水共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水安全、水生態工作的開展,全面加強供排水管網建設與改造。《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提高城鎮供排水、防澇、雨水收集利用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制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標準和技術導則。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建立合理的收費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和運營地下綜合管廊。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建設海綿城市,提升水源涵養能力,緩解雨洪內澇壓力,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的六大目標,八項重點任務,其中提到將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防洪、供水骨干工程網絡……增強水利支撐和保障能力,到2020年,全國新增供水能力270億立方米。《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老舊管網改造,實施小區海綿化改造。《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統籌各類市政管線規劃、建設和管理,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提高智能化監控管理水平,確保管廊安全運行。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強排澇管網、地下綜合管廊等建設,水利在建投資規模達到1萬億元。
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等與供排水行業密切相關的市場迎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據E20研究院測算,保守估計,2020年海綿城市整體的市場空間可達1萬億-1.8萬億;至2020年,我國城市管網市場規模將達到6.7萬億。E20數據中心統計的財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項目中,水務類項目共115個,其中市政供排水類項目50個,占到了將近一半的比例,市政供排水項目投資總額約265億元。
面對利好的政策,火熱的市場,各市場參與方如何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規劃、設計、投資、施工建設、運營管理方面出發,切實解決地下管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現狀?一個城市就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城市健康不僅僅是地上建筑的鱗次櫛比、光鮮亮麗,還應更多的關注地下生態。地下管網就如同城市的“血脈”,網狀的血脈該如何布局才能達到城市生態健康的要求,是實現血脈連通,大小均衡,智慧感知還是維持最低標準?相信這一系列的問題,值得各方深入思考。E20環境商學院將于近期開展新水務時代,供排水體系生態化、智慧化、精細化發展之路的相關沙龍,歡迎業內關注;如沙龍研討不充分不過癮,借著中國水業市場化改革20周年之際,在4月2日-3日由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還可以繼續聽水業大咖們關于新水務時代的精彩分享,敬請期待!
【相關閱讀】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