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網從湖北省環境保護廳了解帶,湖北省2018年環境保護工作要點已經正式發布: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環境質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力爭17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不高于4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9.3%、納入國家考核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4.2%、劣Ⅴ類水體比例控制在4.4%以下。保持生態環境指數處于“良好”區間,不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責任事件,確保我省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具體詳情如下:
省環保廳關于印發2018年全省環境保護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環保局,廳機關各處室、廳屬各單位:
《2018年全省環境保護工作要點》已經廳長辦公會議研究審定,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嚴格按要求落實。
湖北省環境保護廳
2018年3月7日
附件
2018年全省環境保護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環境保護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安排部署,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和推動環保事業,把管黨治黨責任貫穿生態環境保護全過程,掌握全省環境“底數”,剛性明確環境“底線”,以改革創新筑牢環境“底板”,嚴格管控和全力消除重大環境風險隱患。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以長江大保護為重點,以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實施為依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建立完善環保督政體系為支點,持續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總體狀況,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大力推進生態強省建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作出環保貢獻。
二、主要目標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全省環保系統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建設,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為打好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良好的政治保證。
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環境質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力爭17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不高于4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9.3%、納入國家考核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4.2%、劣Ⅴ類水體比例控制在4.4%以下。保持生態環境指數處于“良好”區間,不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責任事件,確保我省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三、工作重點
(一)持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1.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省環保系統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環保工作,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忠實的信仰者和實踐者。
2.著力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旗幟鮮明講政治,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堅持“四個自信”,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宗旨,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做到三個“一以貫之”。
3.扎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切實壓實各級黨建主體責任,積極推行黨建工作清單管理,積極推進“紅旗黨支部”創建工作,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黨員民主評議、請示報告等制度,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不斷提升全省環保系統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動全省環保系統黨員干部隊伍做到“五個過硬”。
4.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以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為重點,推動嚴格執行黨的廉潔、群眾、工作、生活紀律,讓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堅持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嚴厲整治新“四風”,重點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調動全省環保系統干部隊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環保干部撐腰鼓勁。
(二)打牢污染防治攻堅基礎
5.摸清生態環境保護底數。全面實施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摸清全省各類污染源基本信息。開展污染源基本單位名錄清查、入戶調查、數據錄入和審核。建立全省污染源檔案、污染源基礎信息數據庫和環境統計平臺。加強污染源普查成果運用。加快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加快推進排污許可制工作。按照國家要求,完成石化等6個行業許可證核發,開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和15個已發放行業執法檢查。繼續整合銜接環境影響評價、總量控制、環保標準、排污權有償使用、排污收費等管理制度。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深入落實《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開展打擊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專項行動,加大弄虛作假行為查處力度。完成所有國家考核斷面的水站建設與聯網任務。積極推進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
6.堅守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嚴格環境準入,嚴禁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新建布局重化工園區以及新建重化工和造紙行業項目;新建重化工和造紙行業項目必須進入工業園區;嚴控在長江沿岸地區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項目。嚴格實行建設項目新增主要污染物等量或減量置換。健全跨部門、跨區域環境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加強應急演練。健全環境應急物資儲備體系。落實環境應急預案備案制度。健全環境社會風險的防范與化解體系,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開展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整治,扎實開展涉環保項目“鄰避”問題防范與化解試點工作。深化危險廢物監管物聯網系統應用。全面排查核與輻射安全隱患。加強對高風險移動源監管,規范企業行為,嚴防發生輻射安全事件。徹底清查閑置或廢置的放射源,及時安全收貯。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