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四川要實現綠色、美麗的發展,農村生活污染無疑是最大的絆腳石之一,解決這塊絆腳石,四川放大招,新出臺《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實施方案》(下稱《方案》)。3月1日,記者從省政府官網獲悉,《方案》已經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即將公開。
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定目標,《方案》明確從2018年起,加快推進全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處理設施運行監管不斷加強,處理設施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改善,通過5年努力,實現全省約4.5萬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具體來說,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將由重點區域向一般區域逐步推進,近期和遠期治理相結合。具體而言,優先安排600個“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和岷江、沱江、嘉陵江、金沙江等重點流域周邊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根據《方案》擬定的行動指南,治理分三個階段。 推進階段(2018—2019年)扎實開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設,完成600個“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所轄行政村、16282個幸福美麗新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攻堅階段(2020—2021年)持續開展“千村示范工程”,全面推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長江干流四川段等五大重點流域周邊行政村和持續創建的幸福美麗新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具備污水處理能力。鞏固階段(2022年)進一步鞏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確保全省約4.5萬個行政村基本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實施方案的通知
川辦發〔2018〕14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2月26日
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實施方案
為深入實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補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短板,有效縮小城鄉二元化差距,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和省委“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結合全省脫貧攻堅、幸福美麗新村創建等工作,積極探索符合四川省農村特點、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全省農村人居環境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突出重點,有序實施。采用近期和遠期相結合,先環境敏感區、污染嚴重區,后一般區域的次序,梯度推進,全面覆蓋。優先安排600個“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和岷江、沱江、嘉陵江、金沙江等重點流域周邊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因地制宜,分類治理。根據區位和經濟條件差異,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做到農村生活污水“應集盡集、應治盡治”。對靠近城鎮且滿足城鎮污水收集管網接入要求的農村區域,優先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站)處理;對集聚程度較高、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區域,采用有動力或微動力處理技術進行集中處理;對居住較為分散、地形地貌復雜的農村區域,就地就近采用無動力處理技術進行分散處理。
經濟實用,維護簡便。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財政狀況、污水規模和農民需求等,合理選擇技術成熟可靠,投資小見效快,管理方便、操作簡單、運行穩定、易于推廣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和設施設備。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引導農民以投工投勞方式參與設施建設和巡查維修,鼓勵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實現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群眾參與、互利共贏。
二、目標任務
(三)總體目標。
從2018年起,加快推進全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處理設施運行監管不斷加強,處理設施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改善,通過5年努力,實現全省約4.5萬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推進階段(2018—2019年):扎實開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設,完成600個“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所轄行政村、16282個幸福美麗新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
攻堅階段(2020—2021年):持續開展“千村示范工程”,全面推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長江干流四川段等五大重點流域周邊行政村和持續創建的幸福美麗新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具備污水處理能力。
鞏固階段(2022年):進一步鞏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確保全省約4.5萬個行政村基本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三、重點工作
(四)強化規劃引領。到2018年底前,各市(州)應以縣為單位編制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專項規劃,并結合地方實際制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細則,明確治理工作的目標、時序和措施,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確保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合理有序穩妥推進。(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水利廳、農業廳,列首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五)加快設施建設。支持“千村示范工程”試點縣和“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等有條件的地方,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堅持“誰投資、誰運營、誰受益”,優選資信好、投融資能力強、處理技術專業的企業,積極探索以縣為單位“整體打包”的PPP、第三方治理等新模式。結合地方實際,采用一種或多種處理工藝組合的方式組織建設處理設施。預處理設施可采用化糞池、厭氧生物膜池、沼氣池等,二級處理可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池、一體式處理設施、氧化溝等,尾水處理可采用人工濕地、生態濾池和土地滲濾等組織建設。(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環境保護廳、農業廳)
(六)強化技術支撐。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日常環境監督機制,加強排放水質監測。組織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污染源減排核查政策和技術研究,加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研發和集約化處理設施推廣應用。鼓勵采用運行狀態遠程實時監控系統,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建立數字化服務網絡系統和平臺,重點對日處理能力30噸以上、受益農戶100戶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責任單位:環境保護廳,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廳)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