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1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17年度貴州省主要經濟數據解讀新聞發布會上,貴州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環保廳、省林業廳、省水利廳、省經信委、省高院、省檢察院聯合發布了2017年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十件大事。
一、中辦國辦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
2017年9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這是我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頂層設計、規劃藍圖和行動指南,對我省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作出了總體部署,明確提出全力打造五個示范區,系統安排了34項制度性改革任務,這是中央繼2016年將我省列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后又一重大舉措,對我省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推動實現綠色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二、中央環保督查組反饋交辦的3478件群眾環境投訴案件全面辦結
2017年4月26日至5月26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對貴州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狠抓中央環保督查組反饋意見整改,制定并公開了《貴州省貫徹落實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貴州反饋意見整改方案》,做到照單全收、立行立改、從嚴問責,對各地從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和問題清單中梳理排查出的164個環境違法違規問題,分級分類實施“曝光一批、掛牌一批、關停一批、約談一批、問責一批”專項整治。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3478件群眾舉報投訴件全部辦結,責令整改企業1538家、約談1208人,問責375人。
三、全面推行五級干部上山植樹造林和五級河長制
2017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省市縣鄉村五級21萬名干部職工帶頭上山植樹造林,已連續三年堅持五級干部春節后上班第一天上山植樹造林。2017年3月,貴州省全面啟動推行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制,構建五級黨政領導主抓、主干、主責的河長體系,實現各類水域河長制全覆蓋。2017年爭取退耕還林指標及中央專項資金居全國第1位,完成退耕還林477.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08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積111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55.3%。
四、強力推進十大污染源治理和十大行業治污減排“雙十”工程
2017年3月,《貴州省環境保護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實施方案》、《貴州省十大行業治污減排全面達標排放專項行動方案》及任務清單印發實施,實行省領導責任包干。2017年,縣城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7%,出境河流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縣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0.8%和90.6%。
五、成功舉辦2017生態文明試驗區貴陽國際研討會、首個“貴州生態日”等系列活動
2017年6月17日,生態文明試驗區貴陽國際研討會在貴陽成功舉行,400名政商領袖和專家學者齊聚貴陽,以“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共享綠色紅利”為主題,共同探討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2017年6月18日,啟動了首個“貴州生態日”活動,先后開展以“保護母親河·河長大巡河”為主題的“貴州生態日”系列活動。2017年12月17日,省委、省政府在京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個國家部委以及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召開省部聯席會議,共商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和舉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事宜。
六、貴州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居全國第2位
2017年12月26日,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中央組織部聯合發布《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結果顯示,貴州的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程度排名全國第2位。
七、啟動實施十大生態扶貧工程
制定《貴州省生態扶貧實施方案(2017—2020年)》,啟動實施退耕還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生態護林員、碳匯交易試點等十大生態扶貧工程,力爭到2020年,通過生態扶貧助推全省30萬以上貧困戶、100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八、率先啟動磷石膏“以用定產”
率先啟動對省內磷石膏產生企業實施“以用定產”工作,制定《關于加快磷石膏資源綜合利用的意見》。2018年,將全面實施磷石膏“以用定產”,實現磷石膏產銷平衡,新增堆存量為零,2019年起,實現磷石膏消大于產,逐年消納磷石膏堆存量。
九、獲批建設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省
2017年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完善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見》,明確將貴州省列為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省,為全國首批三個試點省之一。據統計,2017年,我省大生態和綠色經濟工程包項目開工246個、完成投資475.4億元,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7%。此外,新增赤水、習水、江口等16個縣市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十、我省環境資源保護司法機構實現全覆蓋
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創新試驗,在全省9個中級法院全部設立了專門化的環境資源審判庭,在各中院轄區內選擇1—3個基層法院增設專門化的環境資源審判庭,實現了環境資源專門化審判機構市(州)全覆蓋,全省環境資源審判庭由10個增加至29個。同時,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兩級全部設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機構,基層檢察院按照“重點區域專門設立、一般區域普遍設立”的原則設立,已建立覆蓋全省的生態環境保護檢察機構。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