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網了解到,湖南省政府辦公廳已正式印發《統籌推進“一湖四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總體方案(2018—2020年)》,湖南將系統推進十二大工程,切實抓好湘資沅澧“四水”上游環境治理,為洞庭湖環境治理騰出容量、減輕負荷。到2020年,力求河湖水質優良率達93.3%,洞庭湖水質總磷≤0.1mg/L,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95%以上,縣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設施(能力)實現全覆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到50%以上,省級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投入運行。具體詳情如下: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一湖四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總體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湘政辦發〔2018〕14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統籌推進“一湖四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總體方案(2018—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2月13日
(此件主動公開)
統籌推進“一湖四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總體方案(2018—2020年)
為切實抓好湘資沅澧“四水”(以下簡稱“四水”)上游環境治理,減少輸入性污染,為洞庭湖環境治理騰出容量、減輕負荷,構建上下聯動、流域共治的治理機制,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導向, 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水陸統籌、河湖聯動、標本兼治、建管并舉,強化源頭控制,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資源管理和防洪能力提升,建設水清、河暢、岸綠的生態水網,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把生態保護擺在首要位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引導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減少人類活動產生的不利影響。
堅持河湖共治,以山水林田湖草為有機整體,統籌考慮水陸、江湖之間的密切聯系,以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和湘江保護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為突破,向資江、沅江、澧水延伸,構建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格局。
堅持分區施策,根據不同空間格局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制定差別化的保護策略與管理措施,實施精準治理。
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明確政府責任,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推行環境績效合同服務,授予開發經營權益等方式,積極吸引市場主體加入。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河湖水質優良率達到93.3%,洞庭湖水質總磷≤0.1mg/L,其它指標為III類。
污染治理方面,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5%以上。縣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設施(能力)實現全覆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到50%以上。省級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投入運行。地級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95%以上。
生態修復方面,開展全流域已侵占破壞濕地修復,有序退出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實驗區內楊樹。動植物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防洪安全方面,到2020年,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加強,實現有計劃分洪,防洪減災能力明顯提升,基本達到抵御1954年型洪水標準,全省城鎮防洪閉合圈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務
(一)養殖污染整治工程。到2020年,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5%以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全面禁止天然水域投肥養殖。
1.嚴格執行畜禽養殖分區管理制度,“一湖四水”流域市縣按照已劃定的禁養區,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同時,加強禁養區退養后續監管,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嚴防退養、污染反彈。
2.加快推進畜禽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流域內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須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養殖密集區要建設集中處理中心,開展專業化集中處理,實現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零排放或達標排放。加快推進洞庭湖畜禽養殖污染整治行動,按期保質完成整治目標任務。支持在糞污集中處理設施周邊布局建設循環農業基地,促進農牧結合。
3.推進漁業生態健康養殖,合理規劃水產養殖布局和規模,制定全流域重點湖庫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對不符合養殖規劃的網箱投肥養殖開展專項整治和清退。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養殖網箱全部清理拆除。天然水域全面禁止投肥、投餌養魚,積極推行人放天養的模式。
4.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實現池塘漁業用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同步推進化肥農藥施用零增長行動,集中整治農業面源污染。
(二)非法采砂整治工程。2018年完成采砂規劃編制審批和非法砂石碼頭整治。到2020年,采砂秩序全面規范、采砂范圍和總量嚴格控制,建立采砂整治長效機制。
1.全面禁止在流域內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敏感水域采砂,實施24小時嚴格監管。全面清理整頓采砂運砂船只,對采砂運砂船只進行登記造冊,安裝衛星定位,指定停靠水域,對無證采砂船只依法暫扣、封存或拆除采砂設備。對無船名船號、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的“三無”船和無人認領的涉砂船只切割解體。全面禁止新增采砂產能,加快淘汰過剩產能,對新建造、改造、外購的采砂船只不予登記和辦理相關證照。
2.嚴格砂石交易管理,建立采、運、銷在線監控體系,對合法開采的砂石資源開具統一票據,砂石運輸交易必須提供合法來源證明。
3.加強部門聯合執法,建立完善跨區域、跨水域的執法協作機制,實行“誰發現,誰執法、誰處置”,嚴厲打擊非法采砂行為。開展公職人員參與涉砂經營整治活動,嚴查公職人員縱容包庇非法采砂行為,打擊采砂保護傘。從嚴控制采砂范圍和開采總量,鼓勵國有企業參與砂石資源開采權出讓交易。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