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國際市場驗證,品牌和技術的認知度已經建立的技術和產品將成為一部分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快速通道
目前,我國環保產業的現狀是,“十三五”期間的環保政策框架和制度管理體系已經基本定型,未來兩年環保產業的外部環境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據筆者觀察,在2020年之后,國家管理層對于環境保護的要求很可能將有新的內容。環保行業及細分行業如何變化,實際有著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在行業內部,環保企業的分化、競爭和企業的淘汰已顯著加劇。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國際環保市場創造新的利潤點,分散經營風險,成為一些環保企業開始認真思考的戰略。
事實上,近幾年,環保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雖然環保企業的海外營收有所增長,但對絕大多數的企業而言,還是沒有真正的海外業務。即使有海外業務,也并非主流。這其中有人才、企業特點、資本監管等多方面原因。但歸根結底,國內市場好賺錢,國際市場不熟悉,吸引力不足才是主要原因。
若國內某一細分領域市場真的進入下行周期,環保企業真正往外走的動力無疑將顯著增強。到那時,當我國環保企業成為目標國家的“外企”時,國內技術在專利合法性,對目標市場本土特點的適應性方面都有不少挑戰。以多種方式獲得已經經過國際市場驗證,品牌和技術的認知度已經在國際市場建立的技術和產品將成為一部分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快速通道。
作者系宇墨咨詢研究總監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