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印發《“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
環辦環評[2017]99號
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負責人就《“三線一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答記者問
發布日期:2018-01-31 來源:中國環境報
近日,環境保護部印發了《“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提出了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以下簡稱“三線一單”)的一般性原則、內容、程序、方法和要求,對各地建立“三線一單”提供技術指導。就《指南》的有關問題,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司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中國環境報:《指南》發布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要求加快構建三大紅線,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編制出臺《指南》,指導各地加快建立“三線一單”,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
《指南》編制是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三大紅線”,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舉措。早在2015年7月,中央深改組第14次會議上,就明確提出要落實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的要求。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綠色發展”等要求。2017年10月,在全國環保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專題研討班上,環境保護部將“構建并嚴守三大紅線”作為6項重點工作之首。部領導多次強調,編制“三線一單”,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舉措。
《指南》編制是積極推進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具體行動。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重要制度和文件,都提出了建立并嚴守“三大紅線”、加強“三大紅線”管控的要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樹立底線思維,設定并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的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要求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關于印發〈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方案〉的通知》《關于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文件,都要求加強底線思維,強化生態環境的支撐。編制出臺《指南》,是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系列制度要求的具體行動。
《指南》編制是環境保護部推動戰略規劃環評“劃框子、定規則、查落實”的重點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的總體要求,環境保護部出臺《關于印發〈“十三五”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按照“劃框子、定規則、查落實”3個環節,加大環評改革力度,以“三線一單”為手段,強化空間、總量、準入環境管理,推動戰略規劃環評落地。《指南》從區域環境質量、環境功能維護的要求出發,核算清污染源排放強度、種類,搞明白區域允許排放量,兜得住環境風險防范的底線,推動戰略規劃環評“劃框子、定規則”,同時也為項目環評工作提供指導、依據和支持。
中國環境報:《指南》的總體思路與要求是什么?
答:《指南》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為基礎,劃定環境管控單元,在一張圖上落實“三大紅線”的管控要求,編制環境準入負面清單,構建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工作定位:《指南》主要用于環評管理,兼顧為其他環境管理工作提供空間管控依據。重點是通過“劃框子、定規則”,優化空間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控制發展規模、保障生態功能,為戰略環評與規劃環評落地以及項目環評管理提供依據和支撐,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提供抓手。
總體思路:與當前環境質量管理與自然資源管理各項工作充分銜接,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將行政區域劃分為若干環境管控單元,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轉化為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資源利用效率等要求,編制環境準入負面清單,構建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基本原則:《指南》提出了加強統籌銜接、強化空間管控、突出差別準入、實施動態更新、堅持因地制宜等5項基本原則。各地應統籌銜接各項相關工作,尤其是生態保護紅線、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等相關工作基礎,綜合制定適合地方管理需求的“三線一單”方案,強化“三線一單”成果的空間落地與管理。
適用范圍:《指南》適用于地市級行政區域的“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其他尺度區域的“三線一單”編制工作也可參照執行。編制主體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根據轄區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和要求,因地制宜制定“三線一單”方案,為本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提供系統化、科學化、精細化的平臺。
中國環境報:《指南》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指南》包括8章30節、4項附錄,提出了建立“三線一單”的一般性原則、具體技術要求、成果要求,以及工作底圖制作、大氣與水環境模擬評價要點、信息平臺建設等4項目規范性附錄。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識別生態空間。充分銜接并遵從目前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管理的相關要求,對于已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地區,要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方案和管控要求;對于尚未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按照《環境保護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的通知》和相關要求劃定管理。同時,在生態保護紅線之外,識別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區和其他有必要實施保護的區域等生態空間,實施限制開發,分區管控。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