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就是民生,當下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正在召開的安徽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聚焦“增進全省人民綠色幸福感”建言獻策。如果給“兩會”熱點話題排個行,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絕對位列前三。
錢麗萍代表:全方位保護新安江生態
錢麗萍代表是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環境污染治理與固體廢棄物處理利用。今年兩會,錢麗萍代表提交的議案主要涉及新安江流域的生態保護問題。
新安江流域幾乎在每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提及,今年也不例外。這幾年,新安江流域水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新安江流域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為水質好。”錢麗萍代表說,這一改變主要取決于兩輪生態補償。在不斷的實踐中,沿江村民還摸索出“垃圾超市”的環保模式。
但目前,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遇到的困難也很多,如中央財政退出補償機制以后的溝通協調問題;新安江流域上下游一體化問題。
“誰受益、誰補償,誰破壞、誰承擔。”錢麗萍建議,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取得了良好成效,為全國水環境補償機制的建立和推廣積累了寶貴經驗。未來,還要進一步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科學實施新安江生態經濟示范區規劃,聚全社會之力保護好新安江“一江清水”。
戴玲代表:守護好大別山區的綠色
戴玲代表來自于大別山區,從事環境保護工作將近三十年時間。多年來,她一直關注大別山區生態保護,多次在省人代會上提出相關議案建議。2008年,戴玲代表第一次當選省人大代表,極力呼吁建立大別山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持續將近五年,最終形成六安代表團團體“關于建立大別山區的生態補償機制的議案”。 2014年,在戴玲代表的呼吁下,我省正式出臺關于大別山區水環境補償辦法。得知此消息,戴玲代表十分激動。 2014年以后,就大別山區生態補償額度低、范圍小等方面,戴玲代表繼續呼吁,希望進一步得到有關部門的支持。
今年兩會,戴玲代表提交的議案是守住大別山區的綠色,為子孫后代留住寶貴的綠色家園。戴玲代表建議,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把綠色發展的理念轉變成實實在在的綠色實踐,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以零容忍的態度對污染宣戰,強化生態保護底線、環境質量底線、生態資源上線和環境負面清單的硬要求,讓生態環境實現良性循環,讓人和自然和諧共生。加大生態補償的力度,推進優化補償方式,推進產業補償,實施政策補償,積極探索治理補償。
姜紅代表:推廣低毒無殘農藥 降低農業面源污
為了保證農作物的產量,濫用農藥現象普遍,由此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逐漸放大。安徽是產茶大省,茶葉產地往往也是生態優越區,推進農藥化肥減量,不僅事關食品安全,更影響著生態環境建設。
“茶葉食品安全與環境問題緊密相連,因此我們要求從源頭上對茶葉進行把控,讓廣大市民喝上放心茶的同時,保護祁門的好山好水。”
據省人大代表,祁門縣祁紅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紅介紹,安徽是產茶大省,僅祁門就有14萬茶農,50%的收入來源于茶葉。近年來,祁門將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結合,打造生態茶業。
黃山正大力推廣農藥集中配送,首推低毒、無殘農藥。同時設立補貼資金,鼓勵茶農使用近乎于沒有殘留的農藥。“我們公司在指導茶農種植時,也會告訴茶農該用什么藥,什么時候用藥,甚至將買好的藥直接配送給茶農。為了帶動廣大茶農生態種茶的積極性,在收購茶葉時如果達到檢驗標準,會在正常收購價基礎上獎勵8%-15%。”
姜紅表示,雖然政府大力宣傳不要使用除草劑,但是不能保證每位茶農不使用,畢竟使用除草劑能夠節省大量人力。“除草劑雖然效果好,但是危害大,長期使用被植物所吸收會影響人的健康。”她建議通過行政或者法律的手段,禁止這類化學品進入生態立市或立縣地區,同時以更大力度推廣使用高效低毒的農藥。
鄭中明委員:順應傳統肌理 打造“綠色小鎮”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發展迎來新的重大歷史機遇,而農業資源長期透支、農村生態遭到破壞等問題突出。
“鄉村要振興,必須走綠色發展道路。”來自農業界別的鄭中明委員建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進耕地休養生息,切實把農業面源污染降下來,“這就要求加大科技投入,推廣節水農業、高效農業,依靠現代農業科技提質增效。”同時,通過品牌創建,提高農林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更多增收。
鄭中明委員提出了打造“綠色小鎮”的概念,“在村鎮建設中,應順應傳統肌理,強化規劃引領,加強交通、文化、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優美生態、傳統民俗、特色資源、綠色產業的空間集聚,將特色小鎮打造成承載綠色產業、吸納發展要素、傳承鄉村文脈的核心區、示范點。”同時,充分發揮旅游業助推綠色發展的動能,培育壯大涉農電商,為綠色有機農林產品走出深山、走出田野、賣出好價搭建快捷平臺。
“探索在省內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城市反哺農村的力度。”鄭中明委員說,在生態保護中,廣大農村地區和農民做出了特殊的犧牲和貢獻,因此有必要在生態補償資金使用上向農村傾斜。
李益湘委員:保護大別山區水庫群及流域水生態“大別山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與水生態文明的矛盾正日益凸顯。”李益湘委員在大會上提出,大別山區域范圍內的裕安區、舒城縣、金寨縣等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伴隨著產業扶貧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這些地區的水資源需求勢必大幅增加,污染物排放量也將急劇增長,區域水生態環境面臨日益嚴重的威脅。據李益湘介紹,目前,六大水庫的總氮和氨氮等水質指標均已顯著上升。
“大別山區域既有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也有諸多貧困山區,還有正在快速推進城鎮化發展的區域。”李益湘建議統籌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及水生態文明,“以水庫為中心的生態核心區及緩沖區奠定了全流域水生態文明的基礎。要針對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態功能區特點,嚴格控制較發達地區和生態核心區的高耗能產業;在生態緩沖區積極推動規模適中的產業優先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和高新技術產業,倡導綠色GDP,打造城鎮化和水生態文明齊頭并進的格局,留住大別山區的青山綠水。”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