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網從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獲悉,由上海市水務局制訂的《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總體方案》已經上海市政府同意,日前全面啟動。整治范圍西自江蘇省界,東至黃浦江,北起蕰藻浜,南到淀浦河,共855平方公里,涉及蘇州河水系內12個區,工程將持續至2022年,總投資預計將達254.47億元。
根據工程方案,到2020年,蘇州河干流將消除劣V類水體,支流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低于78%;到2021年,支流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工程結束,蘇州河干流堤防工程全面達標、航運功能得到優化、生態景觀廊道基本建成;形成大都市的濱水空間示范區、水文化和海派文化的開放展示區、人文休閑的自由活動區,為最終實現“安全之河、生態之河、景觀之河、人文之河”奠定基礎。
關于轉發市水務局制訂的《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總體方案》的通知
滬府辦〔2017〕80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委、辦、局:
市水務局制訂的《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總體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2月21日
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總體方案
蘇州河亦稱吳淞江,發源于東太湖的瓜涇口。蘇州河自青浦區趙屯入境,至外白渡橋入黃浦江,在本市境內長約53公里,河道面寬一般為50-70米,流經青浦、嘉定、閔行、長寧、普陀、靜安、黃浦、虹口等8個區,是橫貫上海中心城區的骨干河道,也是上海的“母親河”。上世紀90年代起,本市投入140多億元,實施了三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通過持續十多年的治理,蘇州河干流全部消除黑臭。但蘇州河干支流水質尚未達到國家要求的Ⅴ類水標準,干流(上、中段)還存在防汛安全隱患,兩岸仍存在臟亂差現象。
對照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要求,開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以提升城市防汛能力,順應人民群眾期盼,十分必要和緊迫。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落實《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進一步改善蘇州河干支流水環境質量,提高干流防汛能力,優化沿岸生態環境,現制訂《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總體方案》。
一、整治范圍和目標
(一)整治范圍
西自江蘇省界,東至黃浦江,北起蕰藻浜,南到淀浦河,共855平方公里,涉及蘇州河水系內12個區。
(二)整治目標
到2020年,蘇州河干流消除劣Ⅴ類水體,支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低于78%;到2021年,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干流堤防工程全面達標、航運功能得到優化、生態景觀廊道基本建成。形成大都市的濱水空間示范區,水文化和海派文化的開放展示區,人文休閑的自由活動區,為最終實現“安全之河、生態之河、景觀之河、人文之河”的愿景奠定基礎。
二、主要措施
以“市區聯動、水岸聯動、上下游聯動、干支流聯動、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聯動”為原則,通過點源和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防汛設施提標改造、水資源優化調度,以及生態、景觀、游覽、慢行的多功能公共空間集成策劃和建設等綜合措施,滿足水功能區劃要求,留足濱水空間,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一)點面結合,標本兼治,提升河道水質
以水質達標為重點,以污染控制為抓手,堅持“水岸聯動、點面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結合“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采取支流專項整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初期雨水攔蓄處理、雨污混接改造等措施,同步實施支流及周邊環境整治,實現區域污染全面治理。
1.支流專項整治。對蘇州河兩翼2012條(段)中小河道(含36條主要支流)進行專項整治,在各區“一河一策”支流整治方案基礎上,形成蘇州河水系內12個區“一區一本”“全市一本”的支流整治方案,做到整治全覆蓋。
(1)環境整治。結合“五違四必”綜合治理和創建“無違村”工作,將所有河道兩側各1公里范圍內的“五違”納入各區、街鎮“五違四必”綜合治理重點范圍,實施專項整治。對河道兩岸的陸域進行改造提升,進行綠化種植、建設臨水休閑通道、打造臨水景觀,改善地區整體環境質量(責任單位:相關區政府。協調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
(2)截污納管。加大截污納管投入力度,完成整治范圍內直排污染源的納管任務,建設完善區域各級污水管網,實現截污納管工程全覆蓋(責任單位:相關區政府。協調部門:市水務局)。
(3)排污口治理。開展入河排污口調查工作。對未經批準擅自設置的入河排污口,依法予以拆除或封堵。通過截污納管、調整關閉等方式,消除直排污染源。推進綠色先進制造工藝、技術和裝備,提升企業治污水平。對不符合區域和產業規劃、達不到環保標準的,堅決實施產業結構調整(責任單位:相關區政府。協調部門:市水務局、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4)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完成區域內約1.2萬戶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任務,實現區域內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同時,加強周邊村莊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和養護,加強區域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責任單位:相關區政府。協調部門:市水務局、市農委)。
(5)水系溝通。制定水系連通工程整體方案,對區域內的約130條(段)斷頭河進行整治,通過拆壩建橋、實地開河等措施,溝通河道水系,增強水體流動能力(責任單位:相關區政府。協調部門:市水務局、市交通委)。
(6)生態修復。對938條(段)1008公里中小河道,采取疏拓河道、新建生態護岸、種植綠化等工程措施進行治理。在此基礎上,發揮科技引領作用,通過采用人工增氧、人工濕地、生態浮島和配置水生植物等科技含量較高的工程和生物措施,改善水質,逐步修復河道生態系統(責任單位:相關區政府。協調部門:市水務局)。
編輯:洪翩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