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住建廳發布了《關于構建農村污水垃圾治理長效機制的通知》,旨在構建農村污水垃圾治理長效機制,推動治理“全覆蓋”、“可持續”、“不回潮”。詳情如下:
關于構建農村污水垃圾治理長效機制的通知
各設區市建設局(建委)、福州市城管委、廈門市市政園林局、泉州市市政公用局、莆田市執法局、平潭綜合實驗區交建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作,于偉國書記、洪捷序副省長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注重體制機制牽引,最大程度把好事辦好。為構建農村污水垃圾治理長效機制,推動治理“全覆蓋”、“可持續”、“不回潮”,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強化監督考評機制。一是加強監督考評。要抓好“鎮村自查、市縣月查”兩個環節,逐級建立監督考評機制,做到督查考評市、縣、鄉鎮三級全覆蓋。市對縣、縣對鄉鎮要每月開展督查考評,并建立公示排名、通報約談及媒體跟進曝光的工作機制,縣級考評結果要在當地市、縣兩級主要媒體、電視臺、政府網站及公共活動場所公示排名;鄉鎮對村莊要每半月開展一次督查考評,并在鎮區和村莊的公示欄、村民活動場所或重要地段公布各村考評排名。各級考評公示、約談、曝光情況將列為省級督查考評重點。二是建立聯合督查暗訪機制。市、縣主管部門應與當地政府效能督查部門建立聯合督查機制,強化工作督查力度。市、縣、鄉鎮三級要層層建立暗訪制度,采取由主管部門牽頭會同有關單位、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或聘請第三方機構等多種方式定期開展暗訪。設區市每月、縣(市、區)每半月、鄉鎮每周開展一次暗訪,對暗訪結果予以公示,對問題突出的進行效能問責。三是落實責任。將農村污水垃圾治理列為掛村領導、駐村第一書記的重要工作內容,明確具體責任人,加大一線宣傳、推動工作力度。四是強化考核結果應用。將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專項治理行動納入縣(市、區)黨政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考核和鄉鎮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并加大考核權重,有效傳導工作壓力。
二、健全資金保障機制。一是加大財政投入。2018年省級財政繼續對三格化糞池新建改造、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系統、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態機制建立等項目進行資金補助,各地要按照不低于省級補助標準配套,將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費用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財政投入,為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提供基本資金保障。各市、縣(區)應及時配套下撥省級補助資金,2017年的各項配套補助資金在第四季度要全部撥付到位,并確保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二是引入社會資本。各地要出臺市場化扶持政策,強化政策引導和項目策劃,建立PPP項目合理回報機制,吸引民間資本參與。三是建立污染者付費制度。鄉鎮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的,要推動開征污水處理費,用于補充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農村地區要采取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議”方式向村民收取保潔費,每戶家庭每年繳納60-120元垃圾處理費用,形成村民參與、共同監督的氛圍,增強村民責任感和監督意識。尚未實施村民繳費的村莊要抓緊落實,做到所有村莊全覆蓋,村民繳費收取情況將作為省級督查考評重點。
三、完善市場化機制。一是以縣市域為單位整體打包實施PPP項目。政府參與的新建污水、垃圾處理項目要全面實施PPP模式,各地要加快推出以設區市或縣(市、區)為單位的污水垃圾治理PPP項目工程包,各縣(市、區)年底前要推出1個以上。對已建三格化糞池定期清掏及污水處理設施日常運行維護可實行捆綁打包。二是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各地要加大對本省有以縣為單位污水垃圾治理PPP項目經驗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多縣(市、區)承接項目,原已零星發包的項目,通過合同方式逐步整合,由PPP中標單位統一運營維護,實現專業化、規?;嘤慌堫^企業。支持龍頭企業打造行業品牌,發揮帶動作用,促進農村污水垃圾治理行業整體專業化水平提升。三是加強監管和服務。各地要對縣域PPP工程包項目每季度進行調度,持續跟蹤合同履約情況。對于未有效運營或運營不規范的,要督促整改落實。對未按合同約定向企業支付運營補貼等合同費用的,要及時幫助企業協調督促。
四、建立長效保潔機制。一是配齊環衛設施設備。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理”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的總體要求,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服務范圍向農村延伸,建立以城帶鄉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每個鄉鎮必須建成生活垃圾壓縮式轉運站或實現壓縮運輸,村莊要建設垃圾集中收集點,配齊垃圾桶和收集車輛,并加強管護。二是推動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推行垃圾“干濕”分類,濕垃圾漚肥處理,干垃圾中可回收部分資源利用,有害或不可降解的垃圾妥善儲存、定期外運處理,剩余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就地填埋,實現農村垃圾就地減量、資源化處理。三是建立穩定的保潔隊伍。建立縣(市、區)、鄉鎮、村三級保潔管理體制,縣(市、區)設有農村垃圾管理部門,鄉鎮有環衛機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村莊建立保潔制度,按常住人口每500人左右配備1名保潔人員。四是建立網格化管理模式。將轄區劃分成若干網格,明確各網格責任單位和目標任務,定期對網格保潔情況進行督查考評。五是建立定期檢查維護機制。三格化糞池投入使用后,應根據相關檔案,定期檢查清掏維護,使用半年至一年或在使用中發現第三池出現糞皮時,應及時清掏池渣,防止三格化糞池因維護管理不到位,出現“滲、漏、堵、溢”等現象。
五、營造全民參與機制。一是發揮非政府組織、志愿者作用。探索采用購買服務方式,與NGO組織合作,組織志愿者下鄉入村,廣泛宣傳引導,強化社會監督。二是發揮“鄉賢”、中小學生作用。強化親情推動,發揮“鄉賢”的協調促進作用和中小學生對家長的宣傳帶動作用。三是建立有獎舉報制度。依托老人會、巾幗理事會等民間組織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督查工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監督。各地要設立專門的網絡舉報平臺和舉報電話,對于舉報內容屬實的給予一定獎勵。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