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的“2017合同節水管理研討與推廣會”上,中國工程院王浩院士表示:“合同節水管理是我國建設節水型社會國家戰略里面的非常重要的杠桿,同時也是可以納入河長制并賦予各河長管理的范疇。”
王浩院士還由淺入深的解讀了合同節水管理模式的戰略意義及背景、機制模式創新、相關領域應用及未來發展前景。合同節水產業創新聯盟特將講話原文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
(以下為王浩院士講話原文)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
我國水資源短缺,拿北京市舉例,北京在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前,一個人一年只有97m3的水資源,非常少,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以后增加到145m3。那么,世界上一個人一年有多少呢?有7350m3。其他地區也同樣缺水,天津人均160m3,河北人均220m3,未來要建設的雄安新區,一個人185m3,水都非常的少。再看看以色列呢,一個人一年還有280m3呢,都說以色列缺水,以色列節水也是做的最好的。在圣經里面的《舊約全書》《新約全書》都會看到,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打仗,打了兩千多年,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要控制荒漠干旱區、戈蘭高地北部這一系列的水源地,就是爭奪水源控制權。最近這六七十年里以色列先后發布六次中東戰爭,都是爭取對戈蘭高地北部水源地的控制,它還有280m3呢。我國海河流域就是二百多立方米,所以可見,節水是國家戰略問題。
我國在節水方面也確實做的很不錯。當時水利部還沒有提出的合同節水管理的模式,從1996年到2000年,世界上的各個國際組織,中國的各層面、各領域、各行業的科學家都在推測中國的用水高峰到多少,中國2030年用水到多少。在2000年前后,一致的看法是用水總量要在8000億以上,可能最大用水是8500億,就是河道外的水資源可利用量是8500億,那么一致認為要接近這個極限,起碼用水總量要超過8000億。可是實際上現在過來了,大家心里也都有底了,也達成共識了,就是我國用水總量絕不會突破7000億。那么這一千億是水利部提出節水型社會建設在國家級布置了100個城市試點,在省級布置了220多個省級試點,300多城市的節水型社會導致了咱們的用水總量不但沒有超過8000億,而且降到了7000億以下。還有幾個指標說明節水巨大的貢獻:一個就是從80年到現在,咱們全國的GDP增加了30倍,可是用水才增加了多少呢,只增加了38%,就不是說用水和GDP掛鉤,無限制的外延式的增長,GDP增加了30倍,用水只增加了38%。還有一個數據是全世界各國都沒有做到的,咱們用了全世界6%的淡水、7%的耕地資源養活了19%的人口,并且吃的還不錯,每個人基本都是三高,所以這個說明了節水確實是國家戰略。
習總書記提出中國治水方針“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十六字方針前四個字就是“節水優先”。那么節水是要有經濟杠桿的,就是不符合經濟規律的節水是走不通的。那么經濟杠桿過去都提水價,但是水價也有難受的地方,什么地方難受呢?比如農民的水價,中國的農業是中國6200億河道外用水總量占62%,這個農業用水是節水的大頭,農業節水缺了經濟杠桿不行,所以不提高農業水價,就不能把農業節水給壓下來,把農業節水給促上去,把用水量給壓下來,是做不到的。可是要提高農業水價,又會增加農民的負擔。中國從秦始皇到現在,第一次取消了農業稅,目的就是減輕農民的負擔。因此農業節水就陷入一個兩難之境,一方面節水要經濟杠桿,要提高農業水價;一方面提高農業水價又增加了農民負擔。咱們連農業稅都取消了,所以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機制。
那么,新的機制就是肖新民處長提出的合同節水管理制度,這個非常好。就是政府由過去投資,拿納稅人的錢不斷的去建設節水項目、節水裝置、節水器具的研發,現在把這些交給市場做。因為總書記說了兩手發力,市場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要共同發力,那么合同節水就是兩手發力,落實國家節水戰略的非常創新的模式。一方面市場、政府購買服務,拿出錢來專項地推進節水;一方面從事節水行業的各個公司積極的研發,在給定指標內給它降低再降低,變成市場行為。節水,讓它成為一項企業有利可圖的事業,這樣就落實了國家的戰略目標,那么,進一步的細化,包括節水層級化的、累進加價的這么一種購買服務,越奢侈的用水越貴,千方百計的壓縮,在彈性需求階段,那么中間價格;在基本需求階段,而是千方百計的保障這些事情。
在京津冀地區實行合同節水管理,河北工程大學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各方一致的認可,說明這件事是做的到的。實際上對大城市來說,像北京和天津已經做到了,怎么做到的呢?我說兩個指標,比如萬元GDP新鮮水的用水量,現在北京達到14m3、天津達到13m3、深圳也達到13m3,這個指標只比世界上瑞士略低一點,高于世界上美英法德這些所有發達國家,用水效率都比它們高。再說萬元工業增加值,北京是9.6m3、深圳是10m3、天津是8m3,萬元工業增加值這幾個指標只比以色列略低一點,高于世界上其它一切國家。所以,在合同節水管理的模式下,咱們確實能把節水指標做到世界頂尖的水平。
因此,今天的研討會意義十分重大。首先解決中國的基本國情,缺水并且水的先天分布和后天的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比如黃河流域缺水,可是占了國家四分之一的能源,是著名的能源流域,恰恰沒有水,還要生產糧食,糧食、能源、水三面競爭很激烈,很突出。那么合同節水在這些地方大有用武之地,所以咱們從機制創新、體制創新、創新引領發展方面把合同節水、階梯制節水、農業的合同節水。比如河北的合同節水,它雖然沒有叫合同節水,但本質上它是合同節水,叫一提一補或者叫按方收費、按畝返還的機制。河北的農業水價前些年是0.2元/m3,可是收費的時候要收1元/m3,所以收費的時候它提高了四倍。那么老百姓就非常的在意,把自己的承包田給它平的特別好,把量水設施做的特別好,完了澆水的時候大家互相掐表,村里互相監督,把每個人的澆水簿定下來,按1元/m3交水費。交下來以后呢,多收的這一部分水費政府根據合同節水的目標在給它注入獎勵基金,比如收上來100元,政府在掏出50元,一共150元這么一個超收的部分,然后把這個超收的部分按畝返還。那么承包的時候呢都是按人頭分的地,那么按畝返還意味著平均返還。這樣就造成了一個事實,誰澆水澆的多了,他就要賠錢;誰節水了,澆水澆的少了,他還可以賺錢。這也是合同節水的一個變相的手法,本質上、精神上都是合同節水的一個實質。政府購買服務,相當于政府掏出來一部分節水獎勵資金注入到節水的費用里,這個經驗正在全國逐步推廣,也解決了一方面不提高農業水價,大頭的農業節水抓不住;提高農業水價,又增加了農民的負擔。所以對于合同節水管理,希望各位代表、各位專家大家集思廣益,咱們闖出一條新路在全國推廣。把合同節水農業怎么落實、市政怎么落實、居民家庭怎么落實、校園怎么落實、醫院怎么落實分別的做出一些符合實際的決策。那么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往這里注入節水的資金,這樣子咱們國家就徹底落實了節水優先。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