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條 對特種行業取用水,從高確定稅額。特種行業取用水,是指洗車、洗浴、高爾夫球場、滑雪場等取用水。
第十二條 對超計劃(定額)取用水,從高確定稅額。
納稅人超過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計劃(定額)取用水量,在原稅額基礎上加征1—3倍,具體辦法由試點省份省級人民政府確定。
第十三條 對超過規定限額的農業生產取用水,以及主要供農村人口生活用水的集中式飲水工程取用水,從低確定稅額。
農業生產取用水,是指種植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林業等取用水。
供農村人口生活用水的集中式飲水工程,是指供水規模在1000立方米/天或者供水對象1萬人以上,并由企事業單位運營的農村人口生活用水供水工程。
第十四條 對回收利用的疏干排水和地源熱泵取用水,從低確定稅額。
第十五條 下列情形,予以免征或者減征水資源稅:
(一)規定限額內的農業生產取用水,免征水資源稅;
(二)取用污水處理再生水,免征水資源稅;
(三)除接入城鎮公共供水管網以外,軍隊、武警部隊通過其他方式取用水的,免征水資源稅;
(四)抽水蓄能發電取用水,免征水資源稅;
(五)采油排水經分離凈化后在封閉管道回注的,免征水資源稅;
(六)財政部、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免征或者減征水資源稅情形。
第十六條 水資源稅由稅務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和本辦法有關規定征收管理。
第十七條 水資源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取用水資源的當日。
第十八條 除農業生產取用水外,水資源稅按季或者按月征收,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對超過規定限額的農業生產取用水水資源稅可按年征收。不能按固定期限計算納稅的,可以按次申報納稅。
納稅人應當自納稅期滿或者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
第十九條 除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情形外,納稅人應當向生產經營所在地的稅務機關申報繳納水資源稅。
在試點省份內取用水,其納稅地點需要調整的,由省級財政、稅務部門決定。
第二十條 跨省(區、市)調度的水資源,由調入區域所在地的稅務機關征收水資源稅。
第二十一條 跨省(區、市)水力發電取用水的水資源稅在相關省份之間的分配比例,比照《財政部關于跨省區水電項目稅收分配的指導意見》(財預〔2008〕84號)明確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分配辦法確定。
試點省份主管稅務機關應當按照前款規定比例分配的水力發電量和稅額,分別向跨省(區、市)水電站征收水資源稅。
跨省(區、市)水力發電取用水涉及非試點省份水資源費征收和分配的,比照試點省份水資源稅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十二條 建立稅務機關與水行政主管部門協作征稅機制。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取用水單位和個人的取水許可、實際取用水量、超計劃(定額)取用水量、違法取水處罰等水資源管理相關信息,定期送交稅務機關。
納稅人根據水行政主管部門核定的實際取用水量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稅務機關應當按照核定的實際取用水量征收水資源稅,并將納稅人的申報納稅等信息定期送交水行政主管部門。
稅務機關定期將納稅人申報信息與水行政主管部門送交的信息進行分析比對。征管過程中發現問題的,由稅務機關與水行政主管部門聯合進行核查。
第二十三條 納稅人應當安裝取用水計量設施。納稅人未按規定安裝取用水計量設施或者計量設施不能準確計量取用水量的,按照最大取水(排水)能力或者省級財政、稅務、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方法核定取用水量。
第二十四條 納稅人和稅務機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二十五條 試點省份開征水資源稅后,應當將水資源費征收標準降為零。
第二十六條 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期間,可按稅費平移原則對城鎮公共供水征收水資源稅,不增加居民生活用水和城鎮公共供水企業負擔。
第二十七條 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期間,水資源稅收入全部歸屬試點省份。
第二十八條 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期間,水行政主管部門相關經費支出由同級財政預算統籌安排和保障。對原有水資源費征管人員,由地方人民政府統籌做好安排。
第二十九條 試點省份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報財政部、稅務總局和水利部備案。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