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翟屯建和傅濤兩位講師講解之后,在座的E20環境產業CEO特訓班學員們深有體會,感同身受。環境產業CEO特訓班六期學員、上海城投綠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娓和遼寧環保集團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大為,環境產業CEO特訓班五期學員、內蒙古新創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春廣和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設備制造事業部總經理蔡雄鷹、環境產業CEO特訓班二期學員,上海萬朗水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新兵等人分別從自身角度出發,闡述如今環保人應該學習和發揚徽商哪些精神和文化以及徽商與環保的關系等等。
以下選取兩位學員發言供參考:
環境產業CEO特訓班五期學員,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設備制造事業部總經理 蔡雄鷹
蔡雄鷹:作為一個地地道道安徽企業代表,從如下三點談談我的感想:
第一,徽商用六個字形容“艱苦造就卓越”。明朝中期,古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無奈之下才去外地謀生。當地的古話稱“前身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丟到外面的當鋪做伙計,慢慢發展和壯大。正是這種艱苦的自然環境,成就了徽商的成功。
第二,文化的力量。古徽州不是一個交通要道,也不是一個非常大的城市,為什么這么多的徽州人一代一代往外走且成立了徽商組織,我覺得文化傳承的力量非常重要。
近幾年借著PPP的東風,安徽國禎環保有一個很好的傳承,就是傳統文化的學習。公司每年組織中高層管理人員學習,學《三字經》、《道德經》、《大學》等。通過學習古代傳統文化之后,跟業主的溝通心情會更加平靜,內心承受力也會更強。
第三,環保與徽商的關系。我總結是十二個字:一是整合資源,二是建立秩序 ,三是實現共贏。之所以今天來分析徽商,就是因為徽商在歷史上有它的成就、有它的閃光點,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非政府組織。正是由于他們整合了資源、又傳承歷史文化、相互之間又建立起公平、競爭良好秩序,所以徽商才一步一步實現了共贏。
環境產業CEO特訓班二期學員,上海萬朗水務科技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李新兵
李新兵:聽了翟屯建老師講的,對我啟發很大的便是徽商在經營的過程中,根據市場供需調節產業結構。他們能夠把江南魚米之鄉通過產業的調整和創新機制,把絲綢、棉花等高附加值的產品引入江南,從而獲得很高的利潤,為徽商騰飛奠定扎實的資金基礎。
對于我們企業上海萬朗來說也是同樣,企業快速的發展離不開對政策準確的前瞻、資金支持、高附加值和高科技產品快速研發等。由于公司高管對政策比較敏感,早在3-4年前,提前預判未來水市場的走勢,研發“人無我有”的產品。正好今年趕到污水治理、智慧水務市場的爆發,為智慧管道打了一個關口。這就是提前感知政策的敏感、并立即著手進行產品研發上的創新,使企業積累財富的典型體現。
夜話尾聲之際,王立章總結稱,十九大的報告很長,試著用大數據和熱詞去解讀一下,出現最多的一個詞是發展,第二多的詞是人民,第三多的詞是黨。把它濃縮一下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以人民的名義謀發展,作為環保企業來講也是如此,一定要政治正確。徽商尊重自然、師法自然、天人合一,其實他們也正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果人人做徽商,那么處處皆黃山!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