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水十條”、“第三方治理模式”以及政府環保督查力度不斷加大,工業廢水處理企業將迎來良好的市場發展機遇,但由于工業廢水情況不一,治理項目復雜,需要的是包括資金、規劃、技術、管理等在內的綜合能力的較量,對工業廢水治理企業是機遇也是挑戰。
近些年,我國整體廢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自然水體不斷惡化,但相對于工業廢水領域,在國家“十一五”及“十二五”一系列節能減排政策的推動下,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占比逐年下降,減排效果初具成效。隨著“水十條”、“第三方治理模式”以及政府環保督查力度不斷加大,工業廢水處理企業將迎來良好的市場發展機遇,但工業廢水治理項目復雜,對工業廢水治理企業是機遇也是挑戰。
政策導向下,工業廢水排放量逐年降低
在“兩山論”、“山水林田湖”等國家頂層架構下,工業廢水相關利好政策持續疊加。在政策及行業標準的指導下,2007年-2016年十年間,我國的工業廢水排放量逐年下降,具體數據如下圖所示,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與“十一五”時期國家加大推進節能減排的力度,COD和二氧化硫首次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總量控制的考核范圍;另一方面也與國家這些年大力提倡中水回用有關。
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統計年鑒;E20研究院數據庫
圖1 全國工業廢水排放情況趨勢圖(2007-2016)
排放標準提升,運行費用上升
行業需求釋放下,工業廢水治理逐漸受到重視,發改委和環保部也不斷加大對工業廢水行業的投資力度。2016年我國工業廢水治理設施運行費用為674億,較2007年增長57.5%。
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統計年鑒;E20研究院數據庫
圖2 全國工業廢水治理設施本年運行費用趨勢圖(2007-2016)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企業數量最大,而造紙業機會最大
工業廢水行業包含細分領域眾多,據E20研究院數據預測,2016年全國40余個工業行業的161598家企業。涵蓋企業數最多的細分行業是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企業數量達3萬家之多,占總數的20%,其次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占比分別為8.3%和7.8%。
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統計年鑒;E20研究院數據庫
圖3 全國匯總工業企業數前二十行業(2016年)
2016年工業廢水排放量排名前20的行業如下圖所示,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紡織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農副食品加工業位居細分行業的前五位,這五大行業工業廢水排放量均在1億噸以上,且總和占據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53%,也就是說工業廢水處理行業有一半以上的污染源主要來自于這五大行業。而從前文來看造紙、紡織和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企業數量并不是最突出,這幾個細分領域對企業而言或許存在潛在的市場機會。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