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政府相繼出臺多項政策用于指導水污染防治,特別是2015年4月“水十條”發布以來,行業相關政策密集出臺為工業廢水處理行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同時,國家在頒布相關工業污染物排放新標準后,傳統處理技術也難以適應新的排放要求。因此,"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就成為了污染企業生存的關鍵。
政策利好疊加市場剛需
近年來,中國政府相繼出臺多項政策用于指導水污染防治,特別是2015年4月“水十條”發布以來,行業相關政策密集出臺為工業廢水處理行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中國已出臺10多項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相關標準、30多項水污染物排放國家環境標準、20多項水污染物排放地方環境標準用于規范指標行業發展。
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由工業廢水工程投資和工業廢水治理運營服務兩部分構成,2016年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為842.84億元,同比增長增長4.86%;預計2017-2020年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容量將達到3800億元。
從細分行業來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工業廢水治理運營服務年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占整體工業廢水治理運營服務市場規模的比重達到17.5%、14.8%,合計占比32.3%。
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主要集中在華東、中南地區,市場規模分別為362.09億元、175.14億元,分別占全國市場規模的42.96%、20.78%,合計占比73.7%。
行業集中度有待提高
由于許多工業廢水成分復雜,性質多變,仍有一些技術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工業廢水治理一直是水污染防治鏈條中的薄弱環節,存在著市場競爭不規范、技術力量薄弱、地方保護主義嚴重、行業發展發展依賴于政策支持等問題。
當前,研發高效、低耗的難處理廢水技術和裝備一直是工業廢水處理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研發重點主要有:鐵碳微電解技術、高梯度磁分離技術、超臨界水氧化技術、高鹽水處理技術、工業聚集區污水集中治理技術等。
主要企業在特定細分領域具有一定的市場代表性。據統計,中國規模以上污水處理企業數量為300多家,這些企業構成了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供給主體。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企業數量較多,從事工程設計和施工的企業占大多數,但大部分企業的規模偏小,行業集中度行業,行業競爭分散。
中國工業廢水行業平均處理成本整體上呈上升趨勢,由2011年的1.26元/噸上升到2016年的1.6元/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88%。從細分行業來看,廢水平均處理成本從0.55-6.98元/噸不等。其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家具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行業平均處理成本為5元/噸以上。
快速發展時期即將來臨
隨著工業廢水排放標準的提高,工業廢水處理的需求將呈不斷增長趨勢,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其中工業聚集區污水處理為行業發展熱點,而PPP模式將成為行業重要發展模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