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垃圾分類啟動后,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進行專業化外包已經開始在成都等地出現,但是我們觀察到其成本較高,如果普遍推廣政府支出壓力又增加不少,回到之前筆者提到的,盡快推進垃圾收費的到位是當務之急。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中,目前投資主要集中在源頭分類投放設施上,終端的分類處置設施尚未配套到位,造成“前端分類、后端大雜燴”的局面,“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系統機制亟待建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生活垃圾處理制度尚未全面覆蓋,收費標準和收繳率均處于較低水平,設市城市和縣城開征比例均低于80%,85%左右的市、縣收費標準為3元至7元/(戶·月)。而根據目前的測算,進行垃圾分類后,即便考慮資源化價值,每戶每月成本升至11元左右。收取的垃圾處理費遠不能覆蓋處理成本,且計費方式未和生活垃圾產生量掛鉤,“分類計量收費”是需要積極探索的大方向。E20研究院所承擔的世行貸款寧波垃圾分類下的垃圾收費機制研究,希望對此有所貢獻。
(六)餐廚廢棄物PPP市場空間---1.7萬噸,200億PPP新增投資空間,75億存量投資空間,預計十三五期間新增和存量轉化合計PPP落地200億
1.餐廚廢棄物處理新增量約2.84萬噸/日,新增投資200億元
2016年底,全國餐廚處理能力1.68萬噸/日,據E20研究院《餐廚垃圾分析報告》預測,到2020年,餐廚垃圾的處理能力可達到4.52萬噸/日,與《“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要求(新增3.44萬噸/日)基本一致。在建設方面,據E20研究院估計,2017年至2020年底,整個餐廚垃圾處理建設總投資將達到200億元。
2.餐廚廢棄物存量資產可PPP市場化空間約2.5萬噸/日,總投資約150億元,存量未PPP市場化項目空間占比約40%,即75億元
因受制于前端收運問題,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面臨“吃不飽”的現象,餐廚廢棄物處理存量PPP市場面臨內部洗牌。餐廚項目爆發得益于國家發改委2010年以來的兩批試點城市項目推進, PPP模式和公建公營模式并行使用。在PPP模式中,餐廚項目以BOT和BOO為主流方式(根據E20數據中心統計,分別占65%和20%左右),因此對于參與社會資本的融資能力、資本運作及設施運營管理能力提出持續要求。目前看前期運營成功的項目比例還有待繼續提高(后面有分析),運行狀況不錯的項目也往往是市場化的項目。而存量的項目如果運行不好,也有可能出現通過PPP引入社會資本提高效率的可能。
3.當前情況分析和政策建議
根據E20數據中心分析目前這類項目在財政部PPP項目庫里大約有145個,總金額約為271億元,項目數落地率約為23.45% ,落地項目數34個,落地項目金額合計84億,項目投資額落地率31.11%。
在運營方面,根據處理技術的不同,采用厭氧工藝的運行費用為200-300元/噸,好氧工藝中運行費用比厭氧高20%-30%,飼料化運行費用最高,包括國家對餐廚垃圾處理的平均補貼價格約為110元/噸。我國餐廚垃圾以厭氧發酵技術為主流(約占80%),伴隨少量好氧技術(含高溫快速好氧發酵、好氧堆肥,合計約占10%)及飼料化技術。據E20研究院測算,綜合各項技術,按60%負荷率計算,在“十三五”期間運營將產生100億元左右的市場空間。
餐廚處理PPP項目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第一,飼料化和好氧技術產肥的消納都受到后端產業鏈延伸的制約,導致現在的餐廚路線過于單一的選擇厭氧技術,在未來的PPP項目中希望能看到更多地將產肥與后端有機農業產業打捆的一些案例,對改善土壤有機質含量很有意義。
第二,餐廚PPP項目在收運上的問題導致很多餐廚項目無法順利投入運營,是這類PPP項目的主要痛點,這方面恰恰應該發揮PPP不同于特許經營的合作模式。在PPP推進中,應該著重總結已順利推進城市先進經驗予以務實推廣。
第三,協同處置(和污泥、菜場廢棄物、公廁糞便等)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資源循環,但是受制于不同有機廢物的主管單位不同而較難普遍推行,但是有些城市獲得了成功,往往采用的是循環經濟園模式。這方面在PPP方案制定中應該得到鼓勵。
(七)污泥PPP市場空間---新增市場空間700億,存量1900億,預計“十三五”期間PPP落地100億人民幣。
1.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新增量1.21萬噸/日,新增投資700億元
根據“水十條”的要求和前文提到的住建部《城鎮污水處理工作考核暫行辦法》,污泥處理都被提到較高的地位,當前的一些低端處理處置方式也將會得到更新。E20研究院《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報告(2016版)》估算“十三五”期末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新增1.21萬噸/日。值得注意的是,污泥處置路線不同于餐廚,屬于百花齊放,檔次高低差別極大,據E20研究院的數據,單位投資從20萬—100萬元/噸(含水率80%的濕污泥)均有分布。取中值,2017年至“十三五”期末新增投資700億元。
2.污泥無害化存量資產可PPP市場化空間約4.2萬噸/日,可PPP市場化占比約60%。存量可PPP投資額約1900億。
大中城市擁有污泥無害化治理壓力且支付意愿較強,污泥無害化PPP市場商業模式相對比較成熟;然而,未被PPP市場化的部分可否形成足夠發展空間依賴于相關價費政策到位等。
但是,大量污泥處理設施在污水廠廠區內自建運行,這部分存量單獨市場化不太容易。倒是這些存量項目很多不符合資源化的要求,或者無害化保障不夠,有升級的需求,而這些升級項目往往變成了另一種新增機會,我們把這些也歸入存量轉化。
3.當前情況分析和政策建議
根據E20數據中心分析,目前這類項目在財政部PPP項目庫里大約有22個,總金額約為29億元,項目數落地率約為27.27% ,落地項目數6個;落地項目金額合計8億,項目投資額落地率28.84%。
污泥處理難在處置,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當前主流路線主要是簡單的無害化、穩定化,從長遠來看資源化是方向。但受制于價格機制不到位,政府支付能力弱,簡單處置方式占比高(簡單處理處置主要是板框壓濾脫水和填埋),后端資源化困難消納能力弱等原因,筆者并不是特別看好這類項目的潛在需求轉化成PPP項目的比例。這個,也可以從財政部PPP庫里數據反映出來的情況得到驗證。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