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在提智慧水務,什么是智慧水務?如何去實現智慧供水?”寧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浙江省水表研究院院長姚靈在6月21日舉辦的2017(第二屆)供水高峰論壇上分享了寧波水表在智慧供水和智能水表方面的探索與應用。他從智慧水務的概念談到推行智慧供水的方法與路徑,展現了智能水表在供水新業務中的新角色,并剖析智能水表與業務應用系統的幾項關鍵技術。
寧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浙江省水表研究院院長姚靈
以下為嘉賓現場發言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姚靈介紹,寧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經過60年的發展,目前產品線已經全部覆蓋所有的水表,包括機械水表和第一代、第二代的智能水表及業務應用系統。寧波水表目前也是我國水表出口量和銷售量及品種規格最多的專業生產廠家。浙江省水表研究院是依托寧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也是我國水表行業唯一的專業研究院,它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有國家認可的水表中心實驗室、智能水表與測控技術研究所等部門。
智慧供水新業務的構成與支撐
對智慧水務這一概念,姚靈給出非常準確的解釋:它是現代信息、通信技術與水務過程控制和水務管理系統深度融合以后,所產生的一種業務新形態。智慧水務通過挖掘和運用水務信息資源,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從而科學地管理城市水務工作,它覆蓋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等。
上圖是水務運營的一些管理內容,圖的上部分是供水管理內容,下部分是其它水務管理內容。姚靈提出,應對重點關注的智慧供水新業務系統進行梳理,這些都是以測控系統為主的過程管理,也包括了水務內部的業務信息化支撐系統。
怎么去實現智慧供水?從方法上看,必須要推進“兩化融合”,就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同時實施“中國制造2025”。現在行業內很多企業還處在工業2.0的階段,通過推動智慧供水,讓大多數供水企業由電氣化向自動化和智能制造的方向發展。它的技術路徑主要由這三項支撐:一是物聯網的應用技術;二是測控自動化技術,重點是測量與控制;三是大數據處理技術,主要提供解決方案。
大家都知道,互聯網的基本架構,是人與人的信息交互。而物聯網,是M2M,就是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交互。目前簡單的劃分,可以將其分成三個層次,最下面的是感知層,即儀表和傳感器,網絡層是解決數據安全傳輸的問題,應用層將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業務處理等。
智能水表在供水業務中的新角色
智能水表在供水新業務中,有哪些新的角色?大家知道,水表的主要功能是對用水量的計量和結算。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它可以增加哪些功能?姚靈對此進行了總結。智能水表使用功能的拓展,一是自動抄表與用水監測系統中的應用,如用水量計量、時段用水量狀況監測與分析等;第二是參與DMA管網分區漏滲監測,即通過定時、集中自動抄表,發現局部區域管網漏滲情況;三是智能水表加上綜合傳感器,利用水表通信裝置和安裝位置,進行管網供水綜合參數監測與遠傳,包括流量、水壓、水質、漏滲、工況等參數;四是智能水表加上電控閥,對管網進行自動控制等。
智能水表與業務應用系統的關鍵技術
首先,作為智能水表,它的計量性能與長期工作可靠性是最為重要的。智能水表發展趨勢的判斷:從智能水表1.0產品向2.0產品發展。1.0產品的計量機構采用的是機械水表,存在著一些不利的條件;智能水表2.0產品是采用現代電子流量計的某些新技術,使水表產品具有較高的計量性能和長期使用可靠性。姚靈進一步談到,機械水表在目前確實存在一些技術問題,如:對水質要求較高,軸系易磨損;測量范圍不寬,特性校正與精度長期維系較困難;壓損較大,供水電耗較高;小流量特性對溫度較敏感,且無法修正等。而2.0的產品,主要有三大類,即:超聲水表、電磁水表、射流水表。現在水表新的國家標準也已經修訂完成,它對于水表的性能提升有了新的要求。
第二個關鍵技術,是智能水表無線網絡接入技術與數據安全性。任何終端,數據要傳輸上去,必須通過接入網絡。根據水表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推薦,有三種無線接入技術值得關注:一種是無線局域網,另一種是無線廣域網,還有一種是比較有發展前景的是無線蜂窩廣域網,利用無線公網通信,授權頻段,低功耗、廣覆蓋、安全可靠,是今后物聯網的應用發展方向。下圖是它們的應用場景示意圖。
第三個關鍵技術是數據挖掘與處理,建模與應用算法研究。對物聯網中的應用層而言,數據應用是目的。常見管網數學模型包括管網的水力、水質、漏滲、能耗等模型。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