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水網獲悉,《泰州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十三五”專項規劃》已經印發。全文如下:
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泰州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十三五”專項規劃的通知
各市(區)人民政府,泰州醫藥高新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泰州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十三五”專項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泰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4月10日
泰州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十三五”專項規劃
節能環保產業是泰州“十三五”期間聚焦發展的產業之一。為進一步推進泰州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根據國家《“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和泰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本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現狀
1﹒產業全面快速增長?!笆濉逼陂g,全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產業范圍和規模迅速擴大,基本形成了節能技術裝備、環保技術裝備、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環境友好產品、節能環保服務等五大領域的產業體系。全市從事節能環保生產經營服務企業219家,規模以上企業67家,其中節能產品生產企業13家、環保產品生產企業21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9家、節能環保服務企業6家、環境友好產品生產企業18家。節能環保服務業務范圍拓展至節能環保技術與產品開發、節能環保工程設計與施工、環境友好產品開發、能源管理與環境檢測、節能環保技術咨詢、設施運行服務、排污權交易和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2015年全市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達302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8.3%,處于全省中游,已成為泰州發展較快的產業之一。
2﹒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通過引進消化吸收、產學研合作,先后攻克高效低能耗、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農村生活污水微動力一體化處理設施、土壤多指標快速檢測等20多項關鍵技術,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點技術,全市節能環保技術與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稀土永磁伺服電機、高效線性電機、節能冰箱、蓄熱式煙氣余熱回收裝置、非晶變壓器、空氣源三聯供空調機組、一體化水處理設備、高效布袋除塵器、一體化脫硫脫硝除塵設備、環境檢測儀器、高效污泥脫水機等產品具有先進的技術優勢。大功率高壓(20000kW、10000V)電機、超高效防爆電機、蓄熱式工業爐、LED照明等一批產品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上騏電機、樂金電子等企業的100多款高效節能產品達到國家一級能效標準,200多款高效節能產品達到國家二級能效標準。一體化水處理設備、高效布袋除塵器、高效污泥脫水機等遠銷世界20多個國家。
3﹒節能環保服務業迅速起步。全市已有6家企業入圍國家節能服務公司備案名單,7家企業獲得環保設施運營資質證書,32家企業獲得環保服務總承包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城鎮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路燈合同能源管理、煙氣脫硫脫硝、工業污染治理等第三方運營管理已在全市逐步推開。工業排污權交易、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加快實施。生態修復邁出堅實步伐,泰興市列入全國土壤修復產業化試點示范。全市已建立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4家,工業污染、環境社會化檢測取得突破。
4﹒特色產業園區初具雛形。泰興環??萍籍a業園、泰州新能源產業園區、興化循環經濟園區、泰州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姜堰市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等節能環保產業園區初具雛形。其中泰興環??萍籍a業園環保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集聚環保企業86家,擁有污水處理泵閥、船舶污水處理設備、垃圾及固體廢物、脫硫脫硝一體化處理設施、分離過濾機、空氣源三聯供空調器等一批環保及環境友好產品,著力打造產、學、研、用結合,設計、制造、服務、總承包的環保產業鏈,2014年被環境保護部列為國家環保服務業試點單位。泰州市靜脈(循環經濟)產業園正在選址建設。
(二)存在問題
“十二五”期間,全市節能環保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創新能力有待提高。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較弱,集成創新能力還需加強。技術開發投入不足,成果轉化能力較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較少。企業節能環保裝備產品設計、關鍵技術研發、工程咨詢服務、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較為緊缺。
2﹒總體實力有待增強。全市現有規模以上節能環保企業數量只有67家,龍頭骨干企業較少,知名品牌不多。節能環保產品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水平低。產業結構呈現“低、小、散”的特點,還沒有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
3﹒投融資政策有待完善。中小企業在獲得信貸資金的機會、額度和長期性方面存在一定困難。節能環保技術產品研發的前端和推廣應用的后端扶持措施需進一步加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技術成果轉化、政府采購傾斜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強。產業發展多元化投資渠道不夠通暢。
4﹒服務業發展有待提升。節能環保服務業的增加值僅占節能環保產業總增加值的2%,比重遠低于全省5.3%的平均水平。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環境檢測等市場化還沒有得到普遍應用。節能環保產業信息發布、科技咨詢、服務代理、產品交易、金融投資等公共服務平臺亟待建立和完善。
(三)發展形勢
全球低碳經濟發展將為節能環保產業提供新的機遇和空間。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歐、美、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以應對氣候變化向低碳經濟轉型為核心的綠色發展規劃,實施綠色經濟和綠色新政。發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成為了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目前,發達國家的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產值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20%。面對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潮流、新變化,中國也將抓住這一“綠色”機遇,在新一輪經濟發展進程中,促進經濟轉型,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隨著國家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節能環保產業“走出去”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有利于我國大力開拓國際節能環保市場,在新一輪經濟競爭中占據更加有利地位。
編輯:洪翩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