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印發天津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具體內容如下:
各區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
根據《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天津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批復》(津政函〔2017〕46號),現將該規劃印發給你們,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市重點專項規劃是全市“十三五”規劃綱要的細化和延伸,是指導各領域“十三五”時期發展的重要文件。天津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我市“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對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各區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市人民政府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認真履行職責,抓好落實,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市環保局要制定具體實施計劃,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建立完善協調推動機制,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監督、動態監測及評估。
三、我委將按照市人民政府要求,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指導、組織、銜接和協調,積極探索和創新,完善規劃工作體制機制,推動規劃順利落實,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市重點專項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天津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天津市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天津市貫徹落實黨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生態文明及“美麗天津”建設、加快實現“一基地三區”定位的關鍵期,也是天津市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在此背景下,為推進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全面落實國家《“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天津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本規劃是指導“十三五”時期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一、“十二五”回顧
“十二五”期間,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和加快美麗天津建設總體部署,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集中力量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促進全市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一)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
2015年與2013年相比,細顆粒物(PM2.5)濃度較2013年累計下降27.1%,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下降24.4%,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增加75天,重污染天數減少23天,6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均顯著下降。2015年,地表水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占20%,“十二五”期間,海河、獨流減河、薊運河、子牙新河等河流主要污染物濃度有所下降。生態環境質量保持良好水平,林木綠化率提高到23.7%,森林蓄積量達到374.03萬立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到10.1平方米和36.4%。
(二)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
1.污染治理明顯加強。
全力推進清新空氣行動。狠抓“五控措施、四種手段、三無管理”,全市改燃并網燃煤鍋爐338座634臺,116萬噸散煤實現清潔化替代,21套煤電機組排放達到燃氣排放標準,逐一治理1.8萬塊、131平方公里裸露地面,29萬輛黃標車全部淘汰,基本杜絕秸稈焚燒,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7%。
全面深化水污染防治。實現南水北調中線水入津,開展于橋水庫周邊及上游污染治理工程,城鄉供水保證率進一步提高。實施清水河道行動方案,完成1111家工業直排企業、92個工業滲坑和718家規模化畜禽養殖糞污治理任務,修建截污管道720千米,治理排污口門1838座。新擴建污水處理廠67座,配套管網1303千米,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9.746萬噸/日,全市污水處理總規模達到330.47萬噸/日,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提高到91.5%。實行“河長制”。啟動實施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超額完成總量減排任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四項主要污染物較2010年分別下降21.9%、27.5%、12.3%、14.4%,分別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的2.4倍、1.8倍、1.4倍和1.4倍,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累計完成情況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第四。
全面加強農村污染治理力度。實施17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解決44個村莊、12.5萬人突出生活污染問題。創建3438個清潔村莊,創建1個國家級生態區、10個國家級生態鎮、9個市級生態鎮,建成461個美麗村莊、20個美麗小城鎮,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2.生態保護與建設力度明顯加強。
加大生態保護與建設力度。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劃定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全市25%國土面積納入永久性保護范圍,頒布《天津市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管理規定》,制定實施《天津市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考核方案(試行)》。219.79平方公里海域和18公里岸線劃為海洋生態紅線區。
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和沿海防護林建設等國家重點工程,大力推進綠化美化行動,建設西青、東麗、津南和濱海新區官港等郊野公園?!笆濉逼陂g,全市共完成營造林面積155.4萬畝。
實施濕地保護與修復、防沙治沙、礦山治理、清潔小流域建設等工程。建設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寶坻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開展靜海、濱海新區等平原區水土流失治理試點,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平方公里。通過多年對全市沙化土地采取造林和耕種等治理措施,沙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
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全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舉辦“愛鳥周”宣傳活動,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活動。
推進土壤環境保護。完成全市195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國控點位布設,初步構建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完成關停搬遷工業企業及開發利用場地排查并建立場地清單,開展污染場地再利用環境風險評估。
加大風險防范力度。成立市級環境應急管理機構及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機構。推進環境風險管理系統平臺建設,實現全市182家較大環境風險源企業、10家風險源企業廠區環境應急信息化管理。開展危險廢物、廢棄危險化學品和輻射環境安全大檢查大排查大整改活動,推動700余家企業危險廢物規范處理,安全收貯閑置放射源171枚。全面實施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廢水、廢氣中五項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均未超過2007年水平,完成歷史遺留同生化工廠40萬噸鉻渣無害化治理,經環保部審核和評定,天津市“十二五”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為優秀等次??茖W妥善應對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全面開展環境監測、嚴格做好污染防控、科學開展應急處置、及時發布環境信息,杜絕了次生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有力保障了環境安全和社會穩定。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