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起,環境保護部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業務骨干,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截至5月7日,共督查8447家企業(單位),發現5594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66%。存在問題的企業中,“散亂污”問題企業1930個,超標排放的30個,未安裝污染治理設施的512個,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的507個,涉嫌自動監測弄虛作假的12個,存在VOC治理問題的179個,防揚塵措施不完善的1075個,存在其他問題的1349個。
從一個月的督查情況看,各地大氣污染強化防治工作還存在四個方面突出問題,具體表現在:
1“散亂污”企業排查監管仍存在漏洞
“散亂污”企業是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境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統一思想、嚴格標準,進一步向下傳導壓力,尤其是鄉鎮黨委政府一級,更要提高認識,切實履行環境監管責任。
一是“散亂污”企業集群為數眾多。通過對各地上報“散亂污”清單進行梳理,發現“散亂污”企業集群398個(以每鄉鎮存在10家或以上相似行業“散亂污”企業為標準)。其中,散亂污企業集群梳理最多的是滄州、保定、石家莊,邯鄲和安陽,分別有64、46、39、35和26個集群;集群內企業數量最多的是天津、廊坊、石家莊、滄州和邯鄲,分別有集群內“散亂污”企業5138、2290、2286、1832和1374家。
二是“散亂污”企業清理工作不到位。從近期督查情況看,“散亂污”企業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仍然數量眾多,部分城市仍然存在排查不細致、取締不到位、屢查不止、屢禁屢犯的現象。
28個城市共發現“散亂污”企業違法生產問題1930個,其中,發現未列入當地名單的“散亂污”問題670個,淄博市156個、邯鄲市77個、衡水市52個、聊城35個、晉城市與菏澤市均為33個;發現存在監管不嚴、“散亂污”企業仍在違法生產問題的188個,衡水市22個、濱州市21個、滄州市18個、濟寧市16個、菏澤市15個,衡水市安平縣、淄博市周村區、菏澤市定陶區、滄州市南皮縣還存在個別企業撕毀封條,擅自恢復生產的惡劣行為。濮陽市臺前縣錦榮羽絨有限公司、保定市蠡縣蠡吾鎮中瑞橡膠、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陳曉軍巖棉廠屬于“散亂污企業”,但現場檢查是仍發現有違法新建工程,臺前縣錦榮羽絨有限公司原設備已被取締拆除,但未經環評審批又在新建廠房。
2 企業各類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環境管理薄弱
督查發現,雖然多數企業環境保護意識明顯提高,但歷史欠賬較多,環境管理較為粗放,生產技術裝備較為落后,污染治理設施不完善,污染防治水平不高;部分企業存在僥幸心理,通過規避監管、弄虛作假等方式應對檢查,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不到位。
一是檢查發現企業環境問題比例高。截至5月4日,晉城市(98%)、邯鄲市(96%)、濱州市(89%)、保定市(89%)、淄博市(85%)、陽泉市(84%)、菏澤市(81%)、鄭州市(75%)、衡水市(75%)、北京市(70%)等10座城市督查發現問題比例較高,均達70%以上。通過檢查情況看,這些城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不夠深入,挖掘問題的能力還需提高,同時,企業的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落實還不到位,需要認真梳理自身存在的環境問題,采取各種措施加以整改。
二是部分企業無組織排放嚴重,大氣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善。有911家企業揚塵防治措施不完善,存在生產過程產生大量粉塵、傳送原料產品不密閉、露天堆放物料、建筑施工工地不圍擋等問題。其中陽泉市93家,聊城市84家,邯鄲市64家,鶴壁市62家,邢臺市56家,有138家企業VOC治理存在問題,噴涂、噴漆、加油站等企業油氣回收裝置簡陋,其中菏澤市22家,德州市18家,聊城市16家。
三是部分企業未安裝污染防治設施,廢氣直排。384家企業未安裝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無粉塵手機處理裝置,無脫硫脫硝裝置,無VOC收集處理裝置等。其中,淄博市48家,邯鄲市42家,聊城市37家,濟南市32家,濱州市30家。
四是部分企業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有371家企業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淄博市53家,邯鄲市37家,鄭州市31家,長治市21家,德州市20家。
3 相關部門履職不到位,嚴重影響區域環境
雖然各級黨委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普遍提高了重視程度,但仍然存在重安排,輕落實的問題,住建、國土、農業、交通等部門及鄉鎮街道政府未能認真履行日常監督管理職責,在揚塵污染防治、禁止露天焚燒、機動車管控等方面還存在大量死角,嚴重影響區域大氣環境質量。
一是道路揚塵污染嚴重。天津市寧河區G112(京環線)路段運煤車輛經過時產生大量揚塵;唐山市開平區102國道雙橋鎮路段、保定市蠡縣蠡吾鎮兌坎莊工業園區道路、濟寧市任城區科苑路和鶴壁市山城區牟山大道等路段揚塵污染問題突出;陽泉市新城大道渣土運輸車未密閉覆蓋,揚塵污染嚴重。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