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期,“雄安將催生5000億級別水處理市場”的消息將如火如荼的水處理市場競爭變得更加白熱化,在這個信息化技術足以影響產業鏈發展的時代,對于集團化大型水司來講,更好地實現自身的戰略定位,就需要結合新一代的信息技術以及自身特點盡快建立一套體現自身核心運營管理戰略的智慧運營模式。智慧運營模式會極大輔助集團化水司在智慧化時代快速、平穩、高效的發展,在市場爭奪中獲取有利位置!
據測算,我國“十三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年增速有望達到20%以上,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社會總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元。
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力推進,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薄笆濉币巹澗V要將生態環保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各環保企業的業績也非常卓越。截止到7月中旬,根據大數據庫行業劃分,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共有29家,前十名的整體市值更是超過了 1908億元,這一信號預示未來全國、區域性集團化水司將會成為水務行業主干隊伍,未來水務行業的集團化水司之間的角斗呈現白熱化狀態。
隨著我國水務環保行業市場化程度的逐步加大,市場上涌現出許多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大型污水處理運營企業,其下屬的污水處理廠地域分布廣泛、運營管理水平不一,運營管理人才短缺,運營情況監管不夠及時準確等問題日益突出。
如何克服跨地域管理的難題,最大限度地提高運營效能,降低人力、時間、費用的消耗;如何積累和分析數據,為公司的投資、運營提供支持。如何面向下屬各污水處理項目公司、污水處理廠,實現工藝運行由經驗判斷走向定量分析,合理利用在線儀表與PLC中的實時生產運行數據,來確定工藝參數、優化運行方案、預測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采取的防止措施。這些問題使得企業迫切需要進行集約化管理,實現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通過有效監管提升集團總部統一部署、調度、管控的能力,實現現代化水司的智慧化運營。
如今,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和傳統企業運營相融合,“互聯網+”也逐步成為企業蛻變之道,工業4.0更加成為國內工廠管理的浪潮革命。在這個信息化技術足以影響產業鏈發展的時代,對于集團化大型水司來講,更好地實現自身的戰略定位,就需要結合新一代的信息技術以及自身特點盡快建立一套體現自身核心運營管理戰略的智慧運營模式。國內領先的智慧水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智慧運營倡導者,華信數據對于集團化水司智慧運營能實現的價值,提出了如下戰略建議:
建成集約化的管控體系
以標準化為基礎、集約化為手段、生產運營→項目投資→工程建設為業務主線、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為目標的管控體系。
建立綜合運營管理系統
實現覆蓋企業總部、區域中心、供排水水司、供/污水廠四層管理體系的共性的管理業務,以及各層次特定的管理及監管需求的綜合運營監控管理系統,使各層次的各類業務都實現信息化管理。
搭建大數據云平臺
通過大數據云平臺打通運營管理各個環節,包括污水提升泵站、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項目公司、企業集團總部,系統建成后可對四個層級的生產管理人員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數據支持。解決企業信息流轉低效、脫節及“信息孤島”等方面的問題,實現企業運管數據的便捷獲取和全面共享。
建立規范的業務流程
實現企業內部各業務處理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最優化,提高污水提升泵站、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項目公司、企業集團總部的各層次的運營管理水平和運營管控效率,確保各層次對業務的有效管控,提升企業運營管控能力。
建立信息化標準體系
建立起統一、規范、科學的標準體系,是實現業務數據交換、資源共享和對接的前提。信息化標準體系可以從整體到局部全程指導企業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和實時??梢员WC各業務應用系統在各層面和各環境下進行正確的數據交換,實現數據共享和對接。標準規范貫穿整個企業信息化管理發展全程,是信息化管理實施的準繩。
培養專業的信息化規劃與運維管理人才
幫助企業培養出信息化規劃與運維的高層次人才。這些人才將是企業的寶貴財富,他們在成長成專業人才的同時也將使企業的信息化管理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實現“云+端”貼身運營管控模式
打破傳統人工驅動工作模式,結合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集團云”+“員工端”的貼身運營管控工作模式,實現了資源最大化,人力資源利用最大化以及運營效率的最大化。
建立分析決策支持平臺
通過建立企業運營管控KPI庫,形成動態分析決策支持體系,提取各層次運營管控數據進行匯總統計,以直觀的效果展現各類KPI。再輔以智能化的分析決策模型,實現快速、高效、專業、科學的經營、管控的診斷和決策。并可逐步針對不同運營公司建立智能化生產工藝/運行模型,優化生產調度和工藝控制,實現節能降耗,提高運營質量。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