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就是我根據各類項目的特征和核心邏輯所進行的重新分類,詳細解釋需要一個小時,詳細的大家可以參見去年年底財政部向我約的稿件(點擊→薛濤:環保PPP年度盤點,分類后的頂層思考與產業變局)。總體來看,PPP項目分析中首先應該排除掉一般的輕資產的項目,也就是圖上所示的d類的項目。比如說垃圾清掃、環境監測、河道保潔,把這些不涉及基礎設施,不需要大量的融資投資的項目,其實是以前PPP之前就存在的政府購買服務,可以先排除在外。而目前財政部、發改委發布各種條文來推動和約束狹義的PPP項目主要是a、b、c這三類。
a類項目非常容易理解,就是供水以及燃氣等項目。我認為它們是最純粹的特許經營,或者稱之為狹義的特許經營,是在政府高度監管下直接向非政府類用戶收費的政府監管型特許經營。這類項目的社會資本直接面對用戶,包括居民進行收費,同時具有幾個特點:第一、這類項目有真正的壟斷權。比如特許經營企業做供水項目,政府一般都會明確授予一個區域性的獨家壟斷權,其他企業不能參與。第二、這類項目的價格調整是聽證會決定的,由民眾參與。第三、政府在上監管,社會資本直接面向用戶服務,是一個正三角形的三元關系。
b類項目和a類項目一起,在2004年住建部啟動特許經營改革后成功推廣,并都被成為特許經營項目。但兩者內涵有本質區別,這個區別曾一直被忽視,這也是我當年曾呼吁將環保踢出特許經營的原因。(點擊:薛濤:DUANG! 為了純潔隊伍,該把環保踢出特許經營范圍了!)b類項目我們定義為政府購買服務型特許經營,常見的包括污水、垃圾、餐廚等。這類項目與a類(狹義的特許經營)的共同特點是都可以以量計價,或者基于供水量、污水量,我們都以噸水價格計費,這是他的典型特點。但是,b類項目由政府直接付費給社會資本(無論政府是否另有收費來源,實際上都是財政兜底),BOT是這類項目常常采用的方式,包含著對最低保底供應量照付不議的承諾,以及清晰的項目邊界,帶來了這類項目很穩定的收益預期。
b 類項目相對最穩定的收益預期還來自一個因素,我稱之為“產權屬性”。a、b類項目區別于c類項目的核心特點是他們都有很強的產權屬性——簡言之即為“關閉權”。也就是說,這兩類項目如果地方政府出現惡意違約,社會資本理論上可以關停所運營項目的基礎設施,即污水處理廠,供水廠,也可以關閉垃圾焚燒廠,這樣的案例我們曾經有過報道。由于這些基礎設施影響城市運轉,使得社會資本參與項目相對安全。我和云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于龍曾經一起在中金證券的策略會上發言,他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候也說到:“我在水環境項目當中特別強調適度配比運營性資產?!边@個就是分類表里切割所用的運營屬性。a類、b類項目都具有可運營性,而a類項目更具有直接經營型,可以用經營屬性將a、b類項目進行區分。
于龍(左一)和薛濤在中金策略會
除a、b類項目之外,伴隨著水十條、黑臭水體治理和PPP革命而產生的大量項目是c類PFI項目。c類項目即不具備經營性和“可關閉性”,因而他不具有“安全性”。也就是說,黑臭水體以及海綿城市項目,支付信用必須依賴政府承諾和協議,社會資本方無法關閉“黑臭水體”,也無法關閉一個“海綿城市”,以此類推也不能關閉其他類似的c類項目,這類項目社會資本會要求其PPP程序特別嚴謹,不入庫的社會資本就不敢參與。這類項目是PPP2.0時代最顯著的特征,而這類項目的其他屬性又引申出了更復雜的問題。
此前提到過,c類項目跟a、b類項目的最大區別是無法以量計價,難以在項目邊界以量及其對應的質為基礎簡單進行績效考核。鑒于此,對于c類項目,財政部從西方引進了“可用性付費”,本質上是工程竣工以后,達到工程的可用性為要求,在十到十五年之內支付社會資本費用,所以c類項目長得就會有點象拉長的BT項目。
PPP2.0時代,c類項目的大量產生,帶來了建筑類央企(并非所有的國企和央企)的“野蠻”(非貶義)進入,對整個環保行業產生巨大的沖擊。建筑類央企及園林上市公司在其中參與得非?;钴S,拿到大量訂單,也與這類項目的還款模式所建立的商業模式有直接相關性,后面會有數據證明。
五、abcd分類對應水項目的分類
在了解a、b、c分類后,將其與之前四類泛環保PPP項目類型中的水領域項目進行對應,這個需要對水項目作進一步的細分:一級菜單如前所述;二級菜單,包括供水、污水,供排水,以及水環境所包含的四大類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同為c類項目之間的不同細分類型項目的性質仍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第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績效,是不是對十到十五年水質的改善、維護和保持有嚴格約束?這也給企業參與帶來技術方面的難度和壓力。能否形成類似于污水處理廠等b類項目清晰可見的運營績效考核模式,也是對參與企業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能力要求的差別所在。如果沒有長期運營績效約束,以施工擅長的公司進入壓力就更小,在傳統格局打破中更容易獲得“平等”的競爭地位。如果有較強的復雜性,有硬性的十到十五年持續的環境改善的要求,傳統的水務運營公司更容易找到他的位置。
為了能夠分析出上述的差別,在此又把水環境的項目分成兩種,第一種績效壓力比較大的,包括農村污水、黑臭水體和海綿城市。與之對應第二種是績效壓力相對小的,例如景觀,比如做一個引水渠邊的綠化,修建一個簡單的公園或廣場,這些都被包裝成環保項目,實際上這類項目對于企業技術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對于環保技術能力要求越低,BT時代活躍的建筑類公司越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表格的最右側可以看到與之對應的PPP項目a、b、c分類,有時會存在兩種PPP類型。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