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深化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國有林區林場、農墾、供銷社等改革。(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牽頭,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國家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全國婦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健全農村“雙創”促進機制,培養更多新型職業農民,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進一步采取措施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到農村施展才華。(農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實現農村穩定可靠供電服務和平原地區機井通電全覆蓋。完成3萬個行政村通光纖。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供水保證率。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既有現代文明、又具田園風光的美麗鄉村。(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
(三十一)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建設,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加強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旅游等人文交流合作。高質量辦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同奏合作共贏新樂章。(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牽頭,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文化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國家旅游局、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二)促進外貿繼續回穩向好。落實和完善進出口政策,推動優進優出。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對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設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支持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加快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設。促進加工貿易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全國通關一體化。增加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發展和國內產業加快升級。(商務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銀監會、國家外匯局、進出口銀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三)大力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外資準入。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上市、發債,允許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享受《中國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地方政府可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制定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高標準高水平建設11個自貿試驗區,全面推廣成熟經驗。引導對外投資健康規范發展,提升風險防范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證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四)推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定不移推動全球經濟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主渠道地位,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談判。與有關國家一道,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全面生效實施,早日結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繼續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商談投資貿易協定。中國是負責任的國家,作出的承諾一直認真履行,應有的權益將堅決捍衛。(商務部牽頭,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
(三十五)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環境保護部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一要加快解決燃煤污染問題。全面實施散煤綜合治理,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全部淘汰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燃煤小鍋爐。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力度,東中部地區要分別于今明兩年完成,西部地區于2020年完成。抓緊解決機制和技術問題,優先保障清潔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快秸稈綜合利用。(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二要全面推進污染源治理。開展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對所有重點工業污染源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確保監控質量。明確排放不達標企業最后達標時限,到期不達標的堅決依法關停。三要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基本淘汰黃標車,加快淘汰老舊機動車,對高排放機動車進行專項整治,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提高燃油品質,在重點區域加快推廣使用國六標準燃油。四要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強對大氣污染的源解析和霧霾形成機理研究,提高應對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擴大重點區域聯防聯控范圍,強化預警和應急措施。安排專項資金,跨部門組織相關學科優秀科學家集中攻關,深入研究霧霾形成機理和治理問題。五要嚴格環境執法和督查問責。對偷排、造假的,必須依法懲治;對執法不力、姑息縱容的,必須嚴肅追究;對空氣質量惡化、應對不力的,必須嚴格問責。(環境保護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監察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中國氣象局、國家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六)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抓好重點流域、區域、海域水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土壤污染詳查,分類制定實施治理措施。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綠色再制造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使環境改善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