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和8%。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要樹牢“一個總目標”。牢固樹立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始終把總目標作為統領新疆工作的總綱,確保政府所有工作都服從服務于這個總目標,緊緊圍繞這個總目標來展開、來謀劃、來推進。
二要堅持“一個總基調”
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貫徹運用好穩中求進這一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著力保持社會大局穩、宏觀政策穩、經濟運行穩、市場預期穩,在穩的前提下,奮發有為、爭取更好的結果,實現穩中有進、進中求好,好字當頭、更好更快。
三要把握“一條主線”。牢牢把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滿足需求作為最終目標,把提高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把深化改革作為根本途徑,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
四要用好“一個抓手”。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用好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這一重要抓手,緊緊圍繞“五大中心”建設,大力推進向西開放,為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拓展廣闊空間。
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我們要始終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堅決打擊“三股勢力”。持續開展嚴打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犯罪,確保社會大局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為從根本上解決影響新疆長治久安的深層次問題贏得時間和主動。加強重點領域和邊境地區防控,推進城鎮網格化管理,強化互聯網安全管理,不斷完善社會防控體系,使各族群眾有一個平安、祥和的社會環境。抓好城鎮便民警務站建設,充分發揮便民服務、維穩處突職能,讓各族群眾感覺到安全、感受到溫暖。
發揮“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等各類駐村工作作用,著力建強基層組織、做好群眾工作,抓好落實惠民政策、拓寬致富門路、推進扶貧攻堅、辦好實事好事、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通過駐村工作,使基層政權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讓各族群眾更多享受發展成果,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形成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疆的強大力量!
(二)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也是解決新疆經濟發展深層次問題的最根本途徑。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調整結構、提質增效,著力擴大有效投資、補齊發展短板,著力實施創新驅動、推進關鍵性改革,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促進有效產能優化升級。堅持把房地產業發展與城鎮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機結合,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切實降低企業杠桿率。加強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建設,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力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立足增強發展后勁、改善群眾生活、解決突出問題,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新興產業、扶貧開發、公共服務、人才培養、生態保護等方面短板。
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拓寬農民增收致富門路。實施《中國制造2025新疆行動方案》,支持傳統產業技術創新和改造,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促進傳統動能煥發生機。加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健康、養老、教育、旅游、社會保障等幸福產業,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實施質量強區戰略,促進產品質量、工程質量、生態環境質量和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建設,發揮在全面創新中的突破引領作用。鼓勵和支持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和落實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激勵政策,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引導基金。建設國家級檢驗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快實施重大科技項目。
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全面落實中央確定的各項改革措施,扎實推進行政審批、國資國企、產權保護制度、能源資源、財稅金融、農業農村、社會保障、價格機制、投融資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建立健全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產業、土地、金融、財稅、環保、價格等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201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全文201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按照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原則,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努力消除各種隱性壁壘。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著力推進國企國資改革。積極推動資源類央企屬地注冊,鼓勵央企和地方國企整合重組。有序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在組建電力交易平臺、完善電力交易市場、提升配電網水平、實現同網同價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大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內容,也是推動新疆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堅持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著力抓好實體經濟,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提升農牧業發展水平。充分運用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最新成果,科學制定“三農”政策。圍繞穩糧、調棉、優果、興牧,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因地制宜、多種經營,充分挖掘農牧業發展潛力,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1500萬噸左右,推動棉花種植向優勢區域集中,提升果品產量和品質,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加強農業良種基地建設,重視畜禽品種改良。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實行優質農產品保護制度。狠抓農產品市場開拓,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推進以高效節水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40萬畝。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