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3日,全國紫外線消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二界委員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會上宣貫了《GB/T32091-2015紫外線水消毒設備紫外線劑量測試方法》和《GB/T32092-2015 紫外線消毒技術術語》兩項新國家標準,并宣布國家標準《城市給排水紫外線消毒設備(GB/T19837-2005)》成立修訂編制組。對此,中國水網近日對國家紫外線消毒標準化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文君進行了專訪,劉文君教授從紫外線消毒技術的應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剖析了此次國標修訂的原因。
紫外線消毒方興未艾 污水處理廠應用超過50%
紫外線是一種低能量的電磁輻射。一定波長范圍內的紫外光會破壞水中微生物的遺傳物質的結構,導致微生物無法繁殖,從而喪失致病能力,實現對水消毒的目的。盡管在國際上紫外線消毒技術從20世紀初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我國,紫外線消毒技術卻正處于方興未艾的時期。
據劉文君教授介紹,在水與污水的消毒過程中,最應該關注的有三點:一是保證處理后的水質的安全性,即保證水中微生物被有效的去除;二是保證消毒過程中的副產物要少;三是保證消毒系統本身的安全性。而紫外線作為廣譜殺菌射線,在足夠的照射劑量下,能殺死一切微生物,而且殺菌速度快。同時,紫外線消毒屬于物理作用,不產生有毒有害物質,不改變水質。最后,紫外線在消毒過程中是通過紫外發生裝置產生UV-C照射流水實現,不使用額外的化學藥物。因此,以上三點使得紫外線消毒技術在給排水中的優勢逐漸突顯出來,并且在近幾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在2002年以前,我國的污水排放并沒有關于消毒方面的要求,直到2002年底我國頒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首次將微生物指標列為基本控制指標,要求城市污水必須進行消毒”,劉文君教授介紹說,“當然,03年的‘非典’事件對這項標準也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這為紫外線消毒技術在污水處理中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契機。”同時,劉文君也提到,傳統的氯消毒技術,因為會在水中殘留一定量的余氯,而對河流水體生態產生影響,因此有所欠缺。“因為很多污水處理廠都是近幾年新建立的,這為紫外消毒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可行性。目前,紫外系統在我國市政污水處理的應用已經大規模展開,使用紫外線消毒技術的污水處理廠超過50%。”
紫外線消毒在當前供水市場全國應用總規模為300~400萬m3/天
相比污水處理廠,紫外消毒技術在給水廠的應用相對較少,當前全國應用總規模為300-400萬M3/天,約占總供水量的1.5%-2%。“主要原因是我國的給水廠消毒系統本身就很完善,如果想改變傳統的氯消毒技術,需要重建或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以改造,這相比新建的污水廠,難度就要大很多”,劉文君教授說。自從2006年頒發的《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中將“兩蟲”(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列入水處理消毒目標微生物,紫外線消毒技術就有了優勢,因為常規的化學消毒對“兩蟲”滅活的效果十分有限。同時,因為顧及到液氯消毒法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比如,爆炸和泄漏的風險。“從08年奧運會北京禁止使用液氯消毒開始,不提倡使用液氯消毒已經逐漸成為了自來水行業的一個趨勢。”
關于農村供水,劉文君介紹,“農村供水在以前也沒有要求消毒,而是重點解決‘三高’的問題,即高砷、高氟、苦鹽水。不過由于近幾年國家對水質要求變高,所以在‘十一五’的時候,我們與多個單位合作對農村供水消毒進行了研究。”該研究由清華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衛生部和中國軍事科學院聯合進行,每個單位負責一項常用的消毒技術,并進行了很多工程應用試驗。最后結果表明,由清華大學負責的紫外線消毒技術比較適合農村水消毒的模式。最主要的原因是使用簡單、對技術能力要求低以及效果穩定。
劉文君還提到,中國的水況其實很適合用紫外線消毒,因為中國原水中的氨氮含量很高,而氨氮的存在會對氯消毒有很大的影響。“加氯消毒的時候,氯會在水中形成次氯酸,進而起到消毒的作用。但是當水中存在大量氨氮的時候,原本應該生成的次氯酸則被氯胺代替,于是預期的次氯酸消毒就會變為氯胺消毒。雖然氯胺也有消毒效果而且副產物比較少,但是其消毒強度只有次氯酸的千分之一,所以最后消毒的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這可能也是中國自來水微生物學指標不能全面滿足水質標準要求,從而導致不能直接飲用的原因之一。”不過紫外線則不受水中氨氮含量的影響,劉文君說,“北京自來水相對較早的接受了紫外線消毒技術,他們發現,使用紫外線消毒后后,管網中的細菌數比用氯消毒的時候下降了很多。”因此,除了此次紫外線消毒設備國標的修改,劉文君教授表示,“在《室外給水設計規范》的修訂中也已經添加了紫外線消毒這一項。預計明年會發布,一些新建的自來水廠都會采用。”
因此,在劉文君看來,紫外線消毒技術在污水與供水行業中都很有前景。不過關于二次供水,劉文君教授提到,紫外線會分解水中的余氯,導致水質下降,因此,紫外線消毒在二次供水中的應用還有待考究。
紫外消毒設備正常運行者不到1/3 工程和研究問題待解
“從2005年開始實踐至今,隨著紫外技術在污水處理中應用的增加,一些問題開始暴露出來,這也是此次修訂國標的原因”,劉文君說道,“現在雖然污水處理行業中有一半以上在使用紫外線消毒技術,但其實正常運行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其余的部分,或是為了應付檢查裝裝樣子,或者因為對紫外線技術的認識不夠而不知道該怎么用。比如,提到紫外線消毒,大家可能會關心透光率的問題,就是紫外線可以穿透多深的水。實際上,在計算紫外線有效劑量的時候,透光率已經作為因子在計算中扣除了,所以如果有效劑量是正確的,水的透光率并不會產生影響。”劉文君認為,很多人誤以為紫外線消毒其實就是一個“燈管”,使用起來很簡單,但其實紫外線的技術遠要比這個復雜,“有些人甚至認為紫外線燈管是要放在水外面的,這些理解都是錯誤的。”由此可見,如果對紫外線技術的認識不到位,會導致紫外線無法正常工作。
編輯:李姝樂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