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2016年山東省大氣環境質量狀況:生態補償金共發放2.72億元

時間:2017-01-18 09:59

來源:山東環保廳

評論(

(一)環境空氣質量及同比變化情況

2016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66μg/m3,同比改善13.2%,其中最好的是威海市,為35μg/m3,最差的城市是聊城市,為86μg/m3;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120μg/m3,同比改善8.4%,其中最好的是威海市,為63μg/m3,最差的是聊城市,為152μg/m3;二氧化硫(SO2)平均濃度為35μg/m3,同比改善22.2%,其中最好的是威海市,為15μg/m3,最差的是淄博市,為57μg/m3;二氧化氮(NO2)平均濃度為38μg/m3,同比改善7.3%,其中最好的是威海市,為20μg/m3,最差的是淄博市,為54μg/m3;“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為248.9天,同比增加34.2天,其中最多的是威海市,為359天,最少的是聊城市,為174天;重污染天數為23.1天,同比減少6.8天,其中出現最少的是威海市,為3天,最多的是德州市,為45天;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6.74,同比改善9.7%。需要特別說明的是,2016年,威海市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填補了我省無達標城市的空白。

(二)生態補償情況

2016年,省級財政共發放生態補償資金2.72億元,有關市上繳生態補償資金885萬元,合計發放2.6315億元。全年德州市獲得的資金最多,為2710萬元;日照市獲得的資金最少,為300萬元。

(三)主要工作進展

1、健全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和管理政策。一是印發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二期行動計劃》,確定5大類4010個項目,明確到2017年全省空氣質量比2013年改善35%左右的目標任務。二是11月1日印發實施《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并在濰坊和濟南分別舉辦兩期培訓。三是會同煤炭局、經信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農村地區散煤清潔化治理行動方案》,確保到2018年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四是完善區域排放標準體系。發布火電、鍋爐等3項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明確火電、鍋爐的超低排放標準,倒逼企業加快提標改造。五是加強車用油品監管。聯合開展為期半年的全省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專項整治行動,共排查出存在問題企業1412家,其中,關停取締1005家,限期整改407家。全省油品質量綜合合格率達94.26%,沒有發現國Ⅳ冒充國Ⅴ、普通柴油冒充車用柴油、組分油冒充成品油等違法行為。

2、扎實落實國家和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部署。一是加強調度督導。建立對大氣十條和《二期行動計劃》重點任務的調度制度,定期調度各市進展情況。截至年底,全省應于2016年完成的1329個工業污染治理項目中,已完成1257個,完成率為95%。全年編發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快報12期。二是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我們及時下發環保部相關通知,并結合我省和各市工作實際,要求各相關市通過采取深化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加強重點企業監管、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等措施,進一步強化大氣污染防治。三是嚴格落實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限值。今年1月1日,我省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第三時段排放限值,為確保執行到位,2016年7月下發通知,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和相關企業按要求做好相關工作。

3、完善空氣質量改善監督約束機制。一是堅持信息公開。每月通報全省及17市空氣質量情況、改善幅度排名和污染源“雙曬”情況;自11月起增加優良率指標,同時參照環保部做法,分析空氣質量比濟南差的城市的相對位次;先后9次印發通知,要求相關市對轄區內62家(次)省控重點監管企業超標排污等違法行為進行現場調查并對違法行為依法查處;二是堅持生態補償。自2016年1月1日起,將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資金系數由20萬元調整為40萬元。三是堅持環保限批。今年以來,先后對5個空氣質量連續三個月同比反彈的城市實施涉氣建設項目環保限批,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4、強化重點領域協同控制。一是深化工業污染治理。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有197臺單機1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合計裝機容量6480萬千瓦,分別占全省的79.1%和85.1%;截至11月底,全省共淘汰燃煤小鍋爐7857臺,合計12665蒸噸/小時;11月,全省所有水泥生產線,包括利用電石渣生產水泥的生產線進行錯峰生產。二是開展重點行業專項整治。印發《山東省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方案》等行動方案并開展專項督導檢查,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完成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1099個,完成率為88.6%,達到了“大氣十條”規定的“到2016年底完成率80%”的目標要求。三是加強城市揚塵污染控制。實施《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月底,全省規模以上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地絕大多數落實了揚塵治理措施,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經核準渣土運輸企業742家、渣土車14446輛,車輛密閉設施、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分別達到98%、86%。四是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工作。印發2016年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和全省實施清潔生產審核重點企業名單的通知,對納入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推行方案且審核有效周期超出國家規定的企業下達清潔生產審核任務,要求企業開展新一輪清潔生產審核。五是加強機動車排氣污染控制。在2015年已全面淘汰116.5萬輛黃標車的基礎上,2016年進一步加強老舊車淘汰工作。截至年底,全省累計淘汰老舊車27.6萬輛,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淘汰數量要求。

5、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以大氣、水、土壤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為主題,開展全省環保專項行動。組織開展冬春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查,在完成規定檢查內容基礎上,針對冬季特點和全省工作實際,每月都將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情況和突出環境問題也列為檢查內容。

6、強化監管,筑牢防線。組織編制網格化監管大氣污染源清單,加快建設市縣鄉三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已建立一級網格17個,二級網格181個,三級網格2900余個。目前,我省傳輸通道城市312家高架源企業已全部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并實現聯網。

7、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建設。一是加強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對監測預警工作方案進行修訂,印發《山東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和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工作方案(試行)〉》,調整預警分級標準,完善預報預警工作程序。二是組織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編。完成《山東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編,并組織17市開展修編工作。截至去年11月底,各市修編工作全部完成,5個傳輸通道城市按照要求實現了預警分級標準與京津冀統一。三是健全重污染天氣應急體系。對預警預報、應急響應、信息報送、臺賬管理、督導檢查、總結評估等各個環節提出規范化建設要求,并進行按月調度。對有關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體系建立情況開展督導檢查。2016年,全省17市共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115次,其中,紅色預警6次、橙色預警19次、黃色預警35次、藍色預警55次,各級各部門累計出動執法人員4.4萬人次,檢查企業3.9萬家次。

編輯:程彩云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