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揭曉了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評選結果。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國務院設立的五項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全稱,自2010年設立,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報請國家主席簽署并頒發證書和獎金。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名最高獎獲獎人、279個項目、5名外籍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1項。授予趙忠賢院士、屠呦呦研究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務院批準,授予“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蕩新模式”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亞洲季風變遷與全球氣候的聯系”等41項成果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授予“高溫/超高溫涂層材料技術與裝備”等3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授予“良種牛羊高效克隆技術”等63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授予“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應用”等2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授予“嫦娥三號工程”等20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授予“多抗穩產棉花新品種中棉所49的選育技術及應用”等149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授予凱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教授等5名外國專家和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在今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有7項環保相關項目。其中,由南京大學張徐祥、張彤、任洪強等人研究的“高風險污染物環境健康危害的組學識別及防控應用基礎研究”課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由廣西大學、江南大學、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研究的“造紙與發酵典型廢水資源化和超低排放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與環保相關獲獎名單如下:
編輯:葉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