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環保市場持續保持著2015年的火熱。在市場搶占加速、項目利潤壓縮的情況下,收購更加成為發展擴張的重要手段之一。在2016(第十屆)固廢戰略論壇中,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上善易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東對環保產業并購基金進行了細致盤點。
本文根據王曉東發言內容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環境產業新時代特點
隨著新環保法拉開序幕,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的具體化跟進,環境產業進入了追求環境質量和效果的時代。從需求方來講,產業對資本有著巨大的需求。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都分別帶來億萬級別資本空間的需求。所以從目前來看,環境產業對市場資本有著足夠的吸引力,也有很大的資本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優秀企業的成長與規模化擴張有了很大機會。另外,當前中國資本市場也提供了較好的基礎,主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元化資本市場正在建立,優秀企業可以借助資本杠桿,打通融資渠道,擴大市場。
環境產業并購現狀
環境產業目前發展的現狀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環境產業競爭正逐漸加劇、環境產業集中度在逐步提高、環境產業的企業規模在逐步擴大、環保企業的業務在加速整合。基于這樣的現狀,環保企業也紛紛通過收并購的手段來實現主業的壯大或多元化布局打造綜合平臺,通過這兩年環保上市公司的發展趨勢來看,企業并購的步伐也將持續加速。
據E20研究院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以來,環保行業并購案例多達300余起,并購總金額約為700億。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看,呈現出平臺化和縱深化的趨勢。
并購的方式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野蠻人跨界、海外并購以及產業鏈布局。由于環保行業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表現良好,所以跨界而來的企業不斷增加,加大了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很多企業為了引進技術或一些優良環保資產,選擇走向海外,其中北控收購EEW便是典型案例;企業做大了以后,會思考繼續擴張的可能,因而就有了產業鏈的布局,通過并購的方式延伸產業鏈、改造技術、提升管理等。上述這些動作共同構成了AB方陣聯合CD方陣的生態圈的建立。
參與環境產業并購的資本屬性分為兩種,一種是產業資本,一種是金融資本。產業資本中的典型代表如碧水源,碧水源布局較早,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通過并購不斷往節能環保領域深入,集團產業鏈不斷完善,現在也正在開始布局固廢市場。另外,碧水源等11家企業發起設立了北京中關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此舉建立行業與金融的綜合化服務平臺,為公司未來PPP業務發展提供融資基礎。
在金融資本方面,中信產業基金是一個典型案例。中信產業基金在環境產業中的布局已形成五個環保產業控股平臺,包括以城鎮水環境治理及投資運營綜合服務為主的中國水環境集團、以城鎮固廢治理及投資運營綜合服務為主的康恒環境、以工業廢氣治理及投資運營綜合服務為主的歐元科技、以清潔能源為主的鉑瑞能源和以工業危險廢棄物治理為主的企業平臺,涵蓋的環境領域正不斷的多元化。
對于環境產業來講,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之間具有相對的依附性,產業資本需要依靠金融資本的力量來實現資本的周轉,而金融資本也需要依賴于產業資本實現資本的增值,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相互融合能夠更好地促進環境產業的發展與壯大,從而達到1+1>2的效果,而產業并購基金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更好結合的手段和方法。
環境產業并購基金盤點
從2014年到2016年,據不完全統計,環境產業共成立了44只環保并購基金,總金額達到900億,加上地方政府發起的環保并購基金3只,總額約1100億。這些并購基金的發起人中,上市公司約占82%,地方政府約占18%。大部分的并購基金是由上市公司發起。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發現,10億以下的并購基金占33%,10億到30億的占53%,30億以上的占14%。由于并購一般都以收購股份的方式進行,資金需求量較大,所以10億以上的并購基金占主流。
從收集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并購基金基本上采用三種方式,一是上市公司+PE,二是上市公司+銀行,三是上市公司+券商。其中,上市公司+PE占主流,約占72%。
為什么上市公司+PE的模式受到市場的追捧?可以從募集基金、投資、管理三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因為有上市公司做為劣后,募集資金及基金產品結構設計更有優勢,PE是專業的投資機構,具有專業的投資團隊和融資渠道,能夠對項目質量、項目結構設計和項目投資進程進行很好的控制,并購基金借助杠桿效應來獲得低成本的資金;投資方面,雙方可以互相借力金融杠桿為公司獲取更多收益;管理方面,并購基金的時間周期較長,需要產業資本和上市公司產業管理團隊專業能力,為公司重組和創造價值。在基金退出方面,因為并購基主要是為上市公司業務發展戰略服務,從投資開始就有了退出通道的選擇,所以這種方方式更受到追捧。環保上市公司+PE模式的典型案例如下: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