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項目發起類型看,99%的項目都是由政府發起,只有1%的項目是由社會資本發起。
從項目合作期限看,項目年限主要為10年-30年之間,其中以30年居多,此類項目占比達到21.6%。
項目實施階段方面,從75個黑臭水體相關項目來看,29個項目處于執行階段,19個項目處于設別階段,14個項目處于準備階段,13個項目處于采購階段。肖瓊表示,已落地的項目主要分布于12個省份,其中以北京居多,占比接近35%。
投資金額方面,總投資超過1400億,占所有PPP項目投資額的1%。超過50%的項目投資金額集中在10億以下,肖瓊強調,該區間內項目規模相對小,績效考核亦較容易,是企業相對比較愿意去落地的一類項目。
回報機制方面,接近七成的項目是由政府付費,其次為可行性缺口補助,占比為27%。肖瓊指出,黑臭水體的 PPP項目風險也很大,因為它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付費,這對地方政府財政也是很大的壓力。
運作方式及投資回報率方面,77%的項目采用的運作方式為BOT;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基本在6%-8%之間。
供給側
當前面向地方政府PPP提供治理服務的企業中,數量方面,民營企業占主導,達64%;而金額方面,國有企業占主導,達72%。從PPP項目體量來看,肖瓊指出,民營企業參與的項目基本上體量較小,多為10億以下,而大體量項目基本上被國營企業所占有。
肖瓊介紹,按E20研究院的“面向未來五年的環境產業戰略地圖?”把當前環保產業三到四萬家企業分五大類,分別為五年之后可能會出現的I方陣企業,即環境產業一級開發商,這類企業具有很強的集成能力;A方陣為重資產環境集團,例如以首創股份、北控水務等為代表;B方陣為區域環境綜合服務集團,例如以北京排水、重慶水務等為代表;C方陣為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例如以碧水源、博世科等為代表;D方陣為裝備、材料生產制造商,例如以南方泵業等為代表。此外,隨著黑臭水體PPP項目的不斷發展,當前環境產業面臨著很大的外來競爭者的挑戰。第一類是央企,例如中電建、中交建等成立專門生態環境投資公司,中鐵建,葛洲壩等在大型項目中持有一定比例。第二類是園林、景觀、修復服務商亦加入到黑臭水體的治理當中來。
問題與挑戰
整個環境治理已進入效果時代,當前的水環境修復領域以及未來的生態修復領域,都需要的一個長效的、以效果為第一核心的水環境,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水污染防治新機制。
編輯:葉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