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E20環境平臺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2015(第十三屆)水業戰略論壇”上,E20研究院資深行業分析師肖瓊為大家帶來“2014年中國水業企業年度盤點”報告,用數據講述水業市場的發展與變化。
“水業年度評選”迄今已經走過13年的歲月,“它已經不僅是一個評選,也是E20環境平臺跟蹤和觀察企業的窗口,還是業內企業樹立目標及尋找成長目標的一個道場。”
肖瓊介紹道,“2014年度的水業企業評選”是基于E20環境平臺以商業邏輯為核心的六大維度進行,力求較為全面地展示當前水業企業的發展情況,而對于當前業內存在的一些特點、疑問、趨勢等,不妨從數據去解讀其中的“玄機”。
區域:領先者多聚北上廣
今年入圍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的32家企業有12家在北京、3家在上海、5家在廣東,北上廣的分布數占總數的63%。而且從2004年-2014年十大影響力獲獎企業的分布情況上看,也主要是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區,其中北京所占比重為53%。
資產:“二八定律”
根據E20研究院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截止2014年,以北控水務、首創股份等為代表的78家水務企業的總資產規模為5400億,而按資產規模排序的前20家總資產為4300億,前10家總資產為3200億。數據來看,在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市政領域,企業資產集中程度呈現出了“二八”現象,即20%的企業掌握了中國水業近80%的資產,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推動了中國水業市場產業化程度的提高,從而快速帶動了其專業化程度的提升。
肖瓊介紹,自2010至2014年,資產增長率普遍保持在15%-25%之間,“資產規模的增長速度呈下降趨勢,說明傳統的單項市場開拓可能受到了一點局限;但是從目前企業資產規模的增長速度看,1000億的水務企業將不是夢想。”
營收:十大影響力企業營收460億
2010年—2014年企業營收柱狀圖顯示,在2014年,此78家企業的營業收入總計超過了1000億元,其中前20家營收總計680億,前10家營收總計460億,“絕大部分企業營收位于1-10億元的區間內;北控水務遙遙領先,其營收已近80億。”
以十大影響力企業為樣本,由2010年—2014年營收增長率分別為25.87%、16.26%、27.20%和22.47%,“五年來,企業的營收增速也保持得比較高。隨著水價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相信整個水業領域的營收情況會越來越好。”
水處理規模:32強占近半壁江山
入圍中國十大影響力的前32家企業相關數據顯示,它們掌握了中國水業領域45%的水處理量,約2億噸/日,而且其中的前15家企業水處理規模占中國水處理總規模的35%,前10家占28%,尤以北控水務較為突出,其以2488噸/日的處理規模在十大影響力企業中遙遙領先。
“以近5年十大影響力企業為樣本,”肖瓊表示,“水處理規模的平均增速在2014年出現了快速增長。而北控水務的增長速度卻有所減緩,但是其基數很大,所以增量依然最大。”
并購:資本游戲不乏大手筆
“水務市場呈現欣欣向榮的態勢,也引起資本的關注,”肖瓊列出2014年十大影響力企業的代表性收并購事件,不難發現,2014年水業領域的“資本游戲”不乏大手筆,例如北控水務斥資30億收購金州環境投資股份有限公司92.7%的股份,上實基建投15.48億拿下復旦水務92.15%的股權。
“收并購都拿下了占有絕對優勢的股權”,例如北控水務對南京市政設計院、首創股份對梁山海源水務公司、康達環保對濮陽水務,都是斥資拿下了100%的股權,“排名靠前的企業,其規模擴張很多是通過收購和并購的方式。”
上市:迄今約140家企業上市
環保企業上市融資也讓企業規模加速擴張。肖瓊表示,截止2014年年底,約有140家環境上市企業,“平均PE(市盈率,即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約40倍,在中國全行業的PE中排第6。”
2014年年底上市的四川環能德美表現尤為突出,自上市之日起,已有10個漲停板,股價漲了近3倍。肖瓊表示:“上市不僅為環境產業打開了一條很光明的融資通道,而且也快速形成了很多具備了品牌影響力的專業治理企業。”
編輯:任萌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