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即將過去,在年末的最后一個月里,環保相關法規政策密集出臺,環保稅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農村人居示范村創建、河長制、濕地保護制......一大波政策要聞讓人"應接不暇",小編整理了12月份環保行業要聞動態,供您參考。
12月25日,習近平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十一號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通過,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環保稅法》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要求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第一部單行稅法,也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曾走過6年立法之路、歷經兩次審議。《環保稅法》全文5章、28條,分別為總則、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稅收減免、征收管理、附則。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說,實行環境保護費改稅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有利于解決排污費制度存在的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預等問題;有利于提高納稅人環保意識和遵從度,強化企業治污減排的責任;有利于構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綠色稅制體系;有利于規范政府分配秩序,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強化預算約束。
12月20日獲悉,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對“十三五”期間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等做出全面部署安排。《規劃》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規劃》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并在更廣領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規劃》確定了八方面發展任務,提出要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壯大,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12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強化地方責任,突出飲用水安全保障,完善排污許可與總量控制、區域流域水污染聯合防治等制度,加嚴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大對超標、超總量排放等的處罰力度。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現行法律相比,修正案草案進一步強化了地方政府責任,并對流域水污染聯合防治、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等重要問題制定了規范化、法治化的措施草案還規定,有關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限期達標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并向社會公開。“水十條”中明確,對江河湖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這次草案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和省級政府,建立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環境保護聯動協調機制,加強水污染聯合防治。同時,草案還完善了水污染防治監督管理制度。
12月5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確定了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等7項主要任務:強化源頭防控,夯實綠色發展基礎;深化質量管理,大力實施三大行動計劃;實施專項治理,全面推進達標排放與污染減排;實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環境風險;加大保護力度,強化生態修復;加快制度創新,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實施一批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規劃提出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分別是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地表水質量劣Ⅴ類水體比例、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以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據介紹,這里涉及的環境質量指標,是第一次進入五年規劃的約束性指標。
12月12日獲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提出了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一是加強水資源保護,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三條紅線”;二是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嚴禁侵占河道、圍墾湖泊;三是加強水污染防治,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排查入河湖污染源,優化入河湖排污口布局;四是加強水環境治理,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實現河湖環境整潔優美、水清岸綠;五是加強水生態修復,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強化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六是加強執法監管,嚴厲打擊涉河湖違法行為。
環保裝備業未來5年產值將超7000億
12月16日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公開消息稱《環保裝備制造行業(大氣治理)規范條件》正式發布。《條件》旨在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大氣治理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環保裝備是為節能環保產業提供技術和設備的重要產業,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打破發達國家技術貿易壟斷,提升我國環保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條件》要求,企業應具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建有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在政策大力推動下,環保產業的發展有望得以提速,投資不斷增加,相關環保設備需求大幅釋放。此前有分析指出,當前環保裝備制造業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6年實現環保裝備工業生產總值7000億元。據估算, “十三五”期間,國內環保設備增速將達25-30%左右,到2020年行業產值有望達到7572億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