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現代化漏損管理系統的發起者和真正的實踐者,他們擁有先進的漏損管理技術和經驗。在國際水協(IWA)中,關于供水漏損的早期技術指導型文件都是從英國出來的。如果全世界想研究管網漏損、管網產銷差,就應該去英國看一看”。在成立之初出國“取經”便是水聯網定好的計劃,他們將地點選在英國,并加入了國際水協。王志軍說,“所有跟英國及先進水務管理有關的活動我們都盡量爭取,為的就是能把水務管理與管網運維經驗帶回中國。”
但完全的經驗照搬引進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從撒切爾年代,英國打破國有壟斷,把國營自來水廠私有化,私有化的進程給整個英國供水行業帶來了活力與效率,新的技術和管理手段開始不斷涌現。”與此同時,英國也剛剛頒布一條政策:自來水公司不能賣水。那么誰來賣呢?第三方公司。也就是說,過去英國的自來水公司負責管網、輸水和收水費的這套模式將要被終止,輸送的自來水量以及收取的水費將與自來水公司沒有關系。這條有趣的新政策引起了王志軍的注意,王志軍稱其為一個很有“英國范”的政策。“英國供水企業的利潤將會被斬斷,這種模式下,自來水公司更像是一個城市的快遞系統,全心全意運營好管網系統就變成了自來水公司的唯一工作。”英國這種新的管理模式,也給王志軍帶來了新的啟發,“水聯網就是一個技術型公司并且專注于管網和信息化管理領域,對我們來說,首要目標就是一心一意運營好管網系統,把我們的知識與技術轉變為財富。”
在水務行業中涉及到管網服務的企業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以管網運維為輔助業務。當水聯網潛心專注于水務信息化和供水管網漏損控制這一領域的時候,發現“雖然只是一個看似簡單的領域,但是如果想要真正觸及到核心精髓和問題根源,就一定要做到精細極致,就像一個資深大夫在看一個專科病人一樣,會相當明確和熟知周遭各種可能的病因所造成看似一樣的表征,然后分析、排除最終指導患者正確治療或選擇正確科室,管網的漏損控制也一樣如此,水聯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水務和管網漏損‘琢磨透’。”也由此,水聯網形成了針對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核心系統Leakview?平臺。王志軍副總裁稱,Leakview?平臺其實更像是一本書,雖然知識框架是一樣的,但是應用到不同案例中,得出的解決方案卻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是供水行業的特色。”因此水聯網的目的并不是確立一套解決辦法,而是要在變異的環境中,找到最適合大家的解決漏損、爆管和產銷差的辦法。“這也是最適合中國供水水務管理模式的一種創新實踐,就像是去英國取的經不能完全拿回國內照搬照抄一樣。”
對漏控“管理天花板”的智能預測
在大數據管理領域數據“最小顆粒度”體現精細化管理和運用的能力,DMA分區計量管理正是供水管網區塊管理的“最小顆粒度”。目前多數供水企業已經意識到通過在不同的DMA分區管理,可以分析和對比出DMA分區自身和各區域之間的管網運維狀態與成效,而傳統的管網運維標準KPI(關鍵績效指標)通常也只是由漏損量和供水規模來衡量的。對此,王志軍和水聯網團隊抱有極大地疑問,“假如有兩個規模和用水習慣完全相同的小區,一個是近期建設的,一個是幾十年前建設的,那么我們將兩者對比就仿佛是讓一個老年人和一個青年人賽跑。如果兩者有著相同的KPI,這并不能說明兩者的運營狀況一樣好,因為老資產能做到跟新資產一樣,一定是管理更有能力運維服務更出色才對。”王志軍稱,“所以評價供水運維能力的衡量標準不應該脫離管網資產等自身狀況和運行服務能力狀況的對比和分析,也急需能有一種能做出公平評價的指標來支持這種衡量。”
于是,王志軍和水聯網團隊定義了一個新的概念:管理天花板:即每個供水DMA分區在不換管網的情況下可以達到的臨界評價極限情況。同時,還可以計算區域現狀距離“天花板”還有多遠,從而得出可優化空間最大的DMA分區,以此來支持水務企業對DMA分區進行管理預判,選擇更換改造還是實施漏控優化管理等最佳方案。
也正是為了解決“管理天花板”的困惑,水聯網突破了傳統水務行業信息化管理的預測瓶頸,創新的引入大數據智能分析與判斷模型,通過逼近現實情景的數據模型與水聯網多年積累并不斷豐富的大規模DMA詳盡數據相結合,不斷優化大數據模型算法并在智能演進過程中實現智能預測驗證和深度學習能力迭代,利用智能數型模型與真實DMA數據反向驗證中的相異數據進行深度學和模型優化。目前該“智能預測模型”已經實現通過區域性DMA相關數據(管長、管齡、流量、壓力的等)預判相關區域DMA經濟性發展路線、水資源平衡管理方向、漏損與產銷差控制策略以及該DMA區域對整個片區供水的影響和經濟性發展的影響等。關于這個智能工具,王志軍會在近期的專題發言中詳細介紹。
最后王志軍對當前水聯網的發展感慨萬千,“在供水行業領域做事的人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供水行業并不是一個可以“掙大錢、掙快錢”的行業,必須要有公益情懷,以公眾服務的心,用匠人的心態和手法去做事,才能有所成就才能為公眾提供優質的服務。我們也只有了解供水行業的現狀和供水企業的的痛點才能更好地服務這個行業,所以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司,雙贏甚至多贏始是我們最希望達到的。”王志軍表示“水聯網的目標和使命就是希望在這一塊專的業領域中做到最好、做到極致。水聯網希望在未來的幾年,能成為供水管網智慧化管理的領軍企業。”
編輯:李姝樂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