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污泥處理處置項目,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程一直備受關注。2016年9月24日下午,2016(第八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參觀環節正式啟動,與會嘉賓于酒店前集合,兵分兩路分別乘坐兩輛大巴車前往各自的參觀地。而此次,我們一行的目的地就是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對其污泥處理工程進行參觀考察。
雖然上海水業熱點論壇曾經三次參觀考察這里的污泥處理工程,但是大家對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依然是熱情不減,非常期待了解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工藝。在大巴車上,不少嘉賓就開始探討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的工藝,互相請教學習。
歷經一個小時后,參觀團隊來到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由于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坐落于浦東新區合慶鎮朝陽村,稍有偏僻,可是當你駛入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廠區之后,卻發現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廠區與周邊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廠區內
大巴車駛入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如果不是廠區門口明顯的標志的話,你絕對意識不到你到達的竟然是一個污水處理廠,還會以為是進入了一個生態園呢!進入廠區,一塊塊的綠色就開始交織成綠的屏障環繞在眼前,貌似除了廠房之外,到處都被綠色植被覆蓋。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廠區一角
之后,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隊伍來到污泥處理厭氧區進行參觀。據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介紹,廠區面積約120 公頃。上海市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是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于2008年9月進行升級改造,升級改造后總規模為200萬m3/d,其污泥處理工程規模1020t/d(以含水率80%計)。
剛剛下車,大家就被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藝流程圖及“巨蛋”所吸引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藝流程圖
接著,工作人員結合污泥處理工藝流程圖對白龍港污泥處理系統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白龍港污泥處理工程在對國內外污泥處理處置經驗進行分析總結的基礎上,采用了濃縮中溫厭氧消化、脫水干化的處理工藝。
工作人員為大家詳細講解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藝
參觀考察人員認真聽取工作人員的介紹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規模為每天204噸,但是實際運行180噸以上干污泥,工程采用“污泥重力濃縮+機械濃縮+厭氧消化+脫水+部分干化” 污泥綜合處理工藝。污泥處理系統工藝包括重力濃縮、機械濃縮、厭氧消化、離心脫水、污泥干化以及深度脫水系統,較好地結合了污泥消化處理工藝與污泥干化工藝。其總體處理流程為“濃縮-脫水-厭氧消化-污泥干化-土地利用-填埋”。
蛋形消化池
白龍港污水處理項目進場的污泥的一部分經過污泥厭氧消化處理。污泥厭氧消化系統由勻質池、消化池、沼氣處理、沼氣利用及加熱系統組成。污泥消化池采用蛋形結構,共8座。蛋形消化池的單池容積為12400 m3,總容積為99200m3,池體最大直徑為25m,高度為45m。進入消化池的污泥含水率為95%,消化溫度為35℃,污泥停留時間為24.3d,有機負荷為1.21kgVSS/(m3?d),每日可產生沼氣44512立方米,消化處理后的污泥產量為151噸干污泥/天。
即將進入干化車間,工作人員講解白龍港污泥干化系統
在干化車間內,工作人員向大家詳細介紹了白龍港污水廠污泥干化系統,并對大家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據工作人員介紹,白龍港污泥項目的污泥干化系統采用流化床干化工藝,通過沼氣鍋爐導熱油干化污泥,設計處理能力64.6 tDS/d,利用污泥消化系統所產沼氣作為能源,天然氣作為備用能源,經干化處理后的污泥含水率降至10 %以下,后混處理后含固率大于70 %的污泥外運送往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廠填埋。污泥項目的深度脫水系統總處理規模為300tds/d,除服務于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外,還處理中心城區12家污水處理廠的脫水污泥。深度脫水系統先對污泥進行調理,再經過板框壓濾處理后,使出泥含水率低于60%。
白龍港污水廠污泥干化車間
白龍港污水廠污泥干化車間一角
其中,污泥消化產生的沼氣將循環利用于消化系統的供熱,多余的沼氣產生的熱量對脫水后的污泥進行干化。干化后的污泥外運后,可作為園林綠化介質土、垃圾填埋場覆蓋土或建材原料土等資源化利用,這將大大節約運行能耗且降低運行成本,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工作人員認真解答大家的問題
工作人員認真解答大家的問題,有心的參觀人員將要點全部記下
參觀人員對白龍港污水廠污泥處理系統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大家都非常認真的聽工作人員的講解,在工作人員講解過程中,大家生怕錯過什么,不少人還將工作人員的講解進行錄音,也有一些人拿著筆記本及時記下要點,計劃回去之后再仔細學習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系統。此外,也有一些人員表示,希望能夠更深入的了解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系統,也希望能夠有機會再次參觀白龍港污水處理廠。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