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宇墨咨詢在《環保企業“走出去”的春天已來臨?》一文中針對當時已經開始興起的環保企業跨國并購進行了探討。
通過梳理和分析數十家企業2014年報及2015年半年報中海外營收數據,當時得出的結論是:
1.雖然海外收購已成為潮流,但事實上,海外收入占環保企業總營收的比重還很低,66家環保上市公司,僅26家有海外營收,且這些企業絕大部分企業該營收在20%以下。
2.這些上市公司的海外營收總規模在2013~2015上半年間大體在30億元左右保持穩定,未見明顯增長。
3.大部分海外營收為設備等環保產品外銷帶來的,海外項目運營及海外工程收入占比很低。
可以說,一直到2015年中,環保企業的“走出去”口號還看不到兌現的痕跡——或者文藝一些說,環保企業“走出去”的春天并未到來。
時隔一年,世界局勢似乎已出現風云變幻的勢頭:宗教極端勢力蔓延,國際政治 “右”傾,美聯儲加息,英國脫歐……一系列政治、軍事和經濟事件顯露出逆全球化大有取代進行數十年之久的全球化進程之勢。
另一方面,在2015年起的這一年多時間內,中國資本對外投資的步伐并未受太多影響,甚至讓人感到有些始料未及地達到了歷史高峰,而環保企業也依然是這些海外并購案的主要買家之一。在持續的大手筆投入之下,環保企業的海外營收狀況是否較去年有所提升實現改觀呢?正好上市公司的2015年報已經出爐,我們就一起來算算這些資本投入的產出賬。
絕對值:可觀增長
圖表已非常清晰地給出了結論:隨著2015年全年數據的出爐,環保企業的海外營收規模終于展示出了接近翻倍的可觀的增長,總規模達到了54.5億元。64家企業中,有28家取得了海外營收,其中16家這一數值較去年增長,增長超過1億元的企業為首創股份、清水源、神霧環保以及北控水務集團。另有5家企業這項收入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
相對值:重要性顯著提升
以海外營收占總營收比重的變化來分析海外營收的重要性變化情況,發現有5家企業(除已提到的首創、清水源和神霧環保之外,還有博世科和天翔環境)海外營收在總收入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增加了10個百分點以上。
質變:產品出口到環境服務落地
之前的結論中已經提到:2015年中之前環保企業大部分海外營收為設備等環保產品外銷帶來的,海外項目運營及海外工程收入占比很低。而伴隨著的海外收購,也多以獲得標的公司的核心技術從而加強在國內市場競爭力為目的。但這種現象在近一年以來已有所轉變,整理如下:
不難發現,這些國際并購及對應海外營收的變化的背后是環保企業國際化戰略思路的轉變。從設備出口,到海外工程,到投資運營,到生態網絡的建設,海外掘金的方式的變化實際也是數十年間中國環保企業經營模式不斷演進,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價值不斷提升歷程的縮影。在國內市政污水處理,市政垃圾處理等主要市場飽和度不斷提升,競爭逐漸加劇的情況下,具備實力的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早已從簡單的向外求利潤,轉變為試圖打造國際品牌,與國際環保巨頭在全球市場同臺競爭。根據前面海外營收變化的分析,這一戰略通過并購和對外投資等方式實施的效果已逐漸顯現。
未來:幾個看點
在去年的文章中,宇墨咨詢給出了“環保產業走出去的春天還未到來的結論”,而今天,環保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實際已展現勃勃生機——這股春風給人以期待和持續關注的欲望。在未來一兩年,有以下幾個看點值得追蹤:
1.從2013年起,中國環保企業實施的19例海外并購中,多達7個海外標的尚未并入收購方的財務報表,當包括德國EEW、泰國PJT等大型環保企業在內的標的公司資產和收入計入上市公司,以上54.5億元/年的環保企業海外總營收規模還將被大大推高。
2.納入中國環保企業麾下的這些海外運營標的的營收情況將在下一年年報中體現,屆時將可以此直接評價這些天價收購的效益產出比。
3.還有超過半數的環保上市公司尚未進行海外投資及取得境外營收。但不少企業都展示出了強烈的海外收購意向,甚至包括一些具有實力的新三板環保企業——這些企業將是中國環保企業更加全面國際化的潛力所在。
4.前文已經提到,世界范圍內逆全球化的趨勢已經開始顯現,這種趨勢是否會遏制對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以及阻礙中國環保企業的國際化進程?——這同樣也是一個等待時間檢驗的問題。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