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工業廢水生化處理效率不高,生物量低等問題,桑德國際工業水環境事業部技術中心研發了ST-厭氧水解填料。該填料可將厭氧微生物富集在其周圍,極大的提高了生物量,同時通過改善微環境提供厭氧處理的最適條件,大大提高工業難降解有毒物質在厭氧工藝中的轉化效率。
ST-(仿生水解酸化)厭氧水解填料
圖一生物碳纖維在凈化受污染水域和修復水環境生態示意圖
填料采用了引進自德國的編成組織技術,以PP棉為襯底,滌綸絲為骨架,碳纖維為核心裝配而成。在厭氧池中可像水草般飄動,增加處理面積,且具有剛性,不易纏繞堵塞,是厭氧工藝的理想伴侶。其中生物碳纖維的引入為微生物在填料表面附著形成的生物膜提供微電解環境,使得電負性和電正性生物膜在纖維表面分散排布、各司其職亦能以填料為媒介進行電子交換,使得難降解有毒物質在填料表面分段降解,提高厭氧工藝的整體轉化效率。
圖二ST-厭氧水解填料
ST-仿生厭氧水解填料模塊優勢:
(1)優良的親水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附著性,且生物炭纖維具有比表面積大、孔徑分布合理、高吸附和導電性優良的特點;
(2)為微生物在材料表面附著形成的生物膜提供微電解環境,使得難降解有毒物質在填料表面分段降解,提高厭氧工藝的整體轉化效率;
(3)作為工業污水生化處理的核心單元,有效提高對廢水中毒性、惰性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從全局提高工業污水處理能力;
(4)裝配簡單,在原有工藝上進行小規模改造即可投入使用,可作為水質復雜工業污水廠整改的解決方案,亦適用于各類污水廠的提標改造。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