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實施已滿一周年,這部長出了鋼牙利齒的法律,到底啃掉了環保中多少腐肉?5月23日,由中國政法大學王燦發教授牽頭組織本校、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等6所高校的環境法學專家成立的課題組發布《新<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分赋觯阂荒陙?,新法實施效果明顯,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待解。
“鋼牙利齒”名不虛傳 不予審批項目超1170億元
課題組組長王燦發表示,新《環保法》頒布生效一年來,受到各級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公民個人的高度重視,宣傳貫徹的力度廣度超過過去任何一部環境保護法的法律法規。由于一開始就被說為最嚴保護法,所以各界接受的程度,執行的力度對違法者的威懾力發揮的作用和影響,在《環保法》史上都是無前例的。
《報告》中關于重點管理制度實施情況的調查顯示,重點環境管理制度實施成效明顯,有力促進了環境污染治理和經濟發展轉型。特別是環評審批項目成效明顯,國家不予環評審批項目占總數13.2%,涉及總投資1170多億元,各省對32%的未批先建的違法項目不予補辦手續,這是過去難以見到的比例。環保督政問責制度也讓地方黨委和政府逐漸重視履行環境保護責任,《報告》統計,環境保護部共約談16個市和2個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各地共對163個市實施綜合督查,對31個市進行約談,對20個市、縣實施區域限批,對176個問題進行掛牌督辦。
另外,《報告》認為,新《環保法》中的重點管理措施真正彰顯了“鋼牙鐵齒”的作用, “按日計罰”“查封扣押”、“環評區域限批”、“行政拘留”和“限產停產”等新增措施的嚴格執行,是新法實施一年來最精彩的亮點。其中以查封扣押案件最多,據環保部公開信息統計,2015年1~12月份全國范圍內適用查封、扣押措施的案件總數為4191件,占五類案件[1]總量的36%(五類案件分別是查封扣押案件、按日計罰案件、停產限產案件、移送拘留案件、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機關案件),遙遙領先于其他措施的案件數量,平均每天有11家企業被查封、扣押。
圖片出自《新<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評估報告》
同時,按日計罰措施實施一年來,全國范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715件,罰款數額達56954.41萬元(不含山東2-6月份數據)。經抽樣調查,實施按日計罰后,處罰后的改正率在85%以上,部分地區甚至達到95%以上。
犯罪案件移送措施成為環境執法的堅強后盾,極大地遏阻和制裁了嚴重環境違法與環境犯罪。2015年全國范圍內實施移送行政拘留2079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685件,讓司法機關真正發揮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司法保障作用。
經濟下行壓力使新法遇阻 配套法規亟待出臺
王燦發指出,新《環保法》實施一年來取得的了比較好的成效,但是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秷蟾妗芬册槍π隆董h保法》實施中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其中最明顯的一點是 “保護優先”和“預防為主”的原則尚未成為地方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的指導原則,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尚無具體的追責程序規范,經濟下行的壓力可能會導致一些地方放松監管,建議制定具體辦法,健全環保督政問責規范,讓地方黨委、政府真正落實環境保護責任。
《報告》認為,配套法規出臺遲緩也影響了相關法律制度的實施,因此建議盡快出臺相關配套法規,制(修)訂《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出臺《排污許可證條例》和《環境監測條例》。
在執法過程中也存在問題,地方執法力量、技術和手段、經費的“倒金字塔”現狀使得基層環保部門很難承擔起繁重的執法任務;政府部門之間在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方面缺乏協調配合和信息共享,限制了一些環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實施效果。建議加強環境執法機構能力建設,盡快實施省以下環境執法機構垂直管理,明確環境執法機構的行政執法地位,適度增加執法人員編制,改善執法裝備條件,保障執法經費。
對于公眾參與,《報告》也呼吁豐富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途徑和方式,拓寬環境公益訴訟的對象和范圍和起訟主體范圍。
課題組表示,評估結果已經反饋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部針對報告所反映的問題,已在該部2016年度《環保法實施年方案》中制定了具體的加強和改善措施。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