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根據東方園林副總裁劉旭在“清華大學工程博士高峰論壇”——暨首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中國水環境集團地下污水處理廠專題研討會上的發言整理,已經本人審核同意發表。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和城市的快速擴張,過去建在郊區的污水處理廠,現在已被城市包圍,而且最初設計的污水處理能力已不能滿足現實需求,污水處理廠升級擴建工程不得不被提上議事日程,但土地資源短缺是最大制約因素之一,建設封閉性強、二次污染少、與周邊環境景觀協調的地下污水處理廠將逐漸成為未來城市污水處理發展趨勢之一,而將地下污水處理廠與地上城市生態景觀綜合體建設相結合,能節省土地資源,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可為城市污水處理廠從負資產變成正資產提供可能。雖然地下污水處理廠及地上景觀建設工程投資高,但與土地成本相比,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顯著。從長遠看,也符合資源節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
在土地資源愈發匱乏的北京,位于南城的方莊污水處理廠(占地4.92公頃,服務面積147.6公頃,服務人口10萬)的地下式改建案例頗具代表性。當年建在郊野地區的污水處理廠現在已身處鬧市區,緊挨著污水處理廠十幾米就有很多的大樓,這樣就對污水處理廠的景觀建設提出了要求。本文將以方莊污水處理廠改建項目為例,對地下污水處理廠的景觀設計進行探討。
1、景觀設計與綠化存在顯著不同——人的參與
地下污水處理廠的景觀設計與綠化設計存在顯著不同。實際上,真正的綠化,人可以參與也可以不參與進去,而景觀必須要人的參與和體驗,這也是景觀設計的重要特色之一。景觀設計要將水文化、水生態和水景觀融為一體,比如在濕地水生態凈化區,要設計親水設施,使人能夠真正接觸到水體,看到里邊的魚、水生植物。方莊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是再生水,出水經過紫外消毒,水質好,能達到4類以上。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些水資源,將其融入北京南城文化底蘊,并重點突出人的參與。
2、水生態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元素
地下污水處理廠景觀設計要考慮水生態的設計。大量的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對污染物有非常好的吸收作用,種植對污染物有吸附作用的植物并與當地鄉土物種結合配置,可以達到很好的生態景觀效果和環境保護功能。植物種類的選擇應根據污水的污染特征,種植適宜的水生植物,通過濕地凈化,可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根據多年的經驗及數據的積累,匯總了各種水生植物對各種污染物的吸收情況,如下表所示。
方莊污水處理廠的景觀設計非常重視水生態的建設,將按照密林野花區、新自然種植設計展示區、開闊草坪區和水生植物凈化區等四大區域來設置植物推薦方案。不同的區域,有喬木、灌木、草、水生植物的結合,進一步提高水廠的出水水質和景觀效果。
3、景觀設計要與社區友好和生態友好相結合
從如何實現地上景觀的功能方面來看,地下污水廠建設模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模式是社區友好型,廠區位于城市區,人口相對密集,土地面積有限,注重于城區功能的和諧,如深圳布吉污水處理廠; 另一種模式為生態友好型,廠區位于郊區,人口密度相對較小,有相對多的土地資源,與城市生態景觀、休閑娛樂用地結合,突出文化主題和內涵注重生態安全、資源循環利用,沒有做特別多的景觀設計,如青島高新區污水處理廠。方莊污水處理廠屬于社會友好型,周邊沒有公園、文體設施,居民很多。因此在設計景觀的時候,就要考慮人的參與程度,與周邊區域功能形成互補,以“水”為中心展開設計,打造一個融健身、休閑、科普于一體的生態文體公園。
4. 地下污水處理廠景觀建造所面臨的問題
建造成本:景觀的投資控制成本為每平方米500-1000元,普通綠化造價很便宜,但是要做成景觀,有水系,有人能夠參與的各種活動設施,就需要品質比較好的景觀,相應的造價比較高。
養護與運營:景觀的建造也要從低養護低成本著手,種植抗逆性強的鄉土植物,靠自身水系形成良好的循環流動;運營方式采用以商養綠,在周邊打造小商業街,商業街周邊有很好的特色景觀,也可以考慮綠地與商業捆綁一起的開發模式,或者將污水處理廠交給一個綜合商業承包運營商,通過獲得商業收益來補償。
地下科普的參觀:科普教育使公眾能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提高環保意識。可以通過學習污水處理工藝,看到水質的變化,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互動。
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供稿)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