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2016年第十四屆水業戰略論壇以“變革時代的創新與資本”為主題,在北京友誼賓館隆重召開。論壇現場,蘇伊士亞洲地區執行副總裁、德潤環境總裁孫明華介紹了蘇伊士及德潤環境在環保市場激烈競爭性的創新探索。
面對變革,需要創新、資本、合作
孫明華強調創新對于企業的重要性:“無論是在中國乃至全球,一個企業如果想發展,不創新就沒有出路。在過去的十年里,伴隨我們成長的很多企業,如諾基亞、索尼、福特、摩托羅拉等,都從市場上逐漸消失了。所以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基石。”
此外,孫明華認為資本與合作同樣重要,她認為,從中國目前環保領域的發展狀態來看,如果不跟資本紐帶相連接,就缺乏競爭力,發展前景較窄;如果還想用傳統的模式在這個市場單打獨斗,結果通常會頭破血流。孫明華將創新、資本、合作的理念總結為一句話:“即使你龐大如象,也要學會跳舞。”
孫明華介紹,在全球經濟如此不景氣,特別是歐洲經濟非常低迷的情況下,蘇伊士環境在2015年度取得了150億歐元的營業額,增長比往年高了5.7%。她認為,這樣的增長速度對于蘇伊士這樣體量龐大的公司來說非常不易。“在中國環保領域競爭如此慘烈的情況下,在外資企業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蘇伊士環境是如何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的?又是如何在夾縫當中發展?我的回答很簡單,就是創新與合作,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也包括投資模式和合作模式的創新。”
重慶德潤環境的誕生,就是蘇伊士和重慶經過多年的實踐一種新模式的誕生,也是PPP模式的升級版。孫明華回顧了蘇伊士在重慶的合作歷程:“從2002年開始,蘇伊士第一次進入重慶,是以它的下屬子公司中法水務與重慶水務集團共同成立合作的供水公司,2006年我們成立唐家河污水公司,2008入股重慶水務上市,成為它的戰略合作伙伴,2010年我們也拿到長壽工業園區供排水項目,我們用投資公司投了唐家河污泥項目和兩個20萬噸的供水環境。”
每一次合作模式的創新,都是新的業務增長點
孫明華介紹,創新的合作模式,一直貫穿在蘇伊士與重慶合作的各個階段。她將蘇伊士在重慶的合作經驗歸納為幾個特點:“第一,我們是從單一的項目發展到多個項目,進入供水行業,多個合作公司成立;第二,從簡單污水項目發展到全方位的領域布局,包括垃圾發電、土壤修復、危廢處理等,進入了環境的全產業鏈。第三,從單一項目合作發展到資本市場層面的合作,從與重慶地區合作,發展到全國乃至全球。這也是我們德潤未來的發展目標,帶動我們雙方的合作,不但走入中國,而且要走向世界。”
孫明華表示,在合作中每一次模式的創新,都為雙方股東帶來了新的業務增長點,將合作模式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無論從資金,還是從管理,還是技術上,充分體現了股東雙贏的目的。目前,蘇伊士整合的5個公司,都已歸到重慶中法投資公司的下面。中法投資公司的股份則是重慶水務和中法水務各占50%,合作的模式從項目的合作上升到了高層面的合作。
德潤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在機遇和危機共同存在的下,基于兩家公司的資金、管理、技術甚至資源的優勢誕生的。德潤環境成立的協議在巴黎簽訂,是公司跟隨李克強總理訪問巴黎的時候,在兩國領導人見證下正式簽署的;揭牌儀式則是奧朗德總理第一站到重慶參觀唐家河污水處理廠,和黃奇帆市長一起為德潤環境揭牌的。
孫明華展示了德潤環境的股東架構:“我們現在擁有重慶水務50%的股份,擁有重慶三峰環境67%的股份,現在的德潤環境,除了傳統業務上的水務板塊和固廢板塊之外,還準備開發其他整個環境領域的各個板塊,有德潤新邦專門做土壤和環境修復,現在準備開發環保科技園,危廢處理還在準備過程當中,未來還將有大氣板塊。”目前,水務板塊的規模總和已有700萬噸。
“我認為一個公司想生存,除了創新,還要及時調整。中法水務和蘇伊士之所以在中國能夠穩健發展,無論是對高峰還是低谷,我們都能渡過,而且還能穩步向前。因為我們打破了一貫合作模式,這個對蘇伊士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
孫明華還透露,德潤環境剛剛開了第一次董事會,一切都在籌備當中。期間,公司還請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幫公司做了戰略規劃,現在公司希望未來成為環境產業的投資集團,成為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商。
希望10年后德潤成為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
“我希望德潤環境的加入,能夠和行業同仁共同發展,合作共贏,而不是帶來競爭。我們希望有能力和有作為的,和有想法的公司理念相同的公司,共同開發海內外的大型市場并購項目;同時也希望與技術領先型企業一起合作,共同發展。”她表示,在德潤環境成立時,已經把定位問題考慮透徹,針對不同的群體和客戶,一定有協同發展的空間,合作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大。
此外,孫明華透露了德潤環境未來10年的戰略目標。“我們現在的資產總額是300億,希望在未來5-6年時間我們能翻倍。我們希望通過整合,在國內或者國際上市。我們希望的目標是10年以后,成為千億市值的公司。”
附:現場提問
提問1:您說到,我們在重慶跟政府應該是PPP的典范,我也非常認同,您認為剛才在我們PPP環節,很多人覺得,很多企業在跟政府合作當中很難形成長期合作部對等的關系。蘇伊士在重慶是如何做到政府這么信任的合作伙伴?
孫明華:我們在重慶最初的嘗試,成功的關鍵有三方面,第一就是政府的認可,我覺得在所有大城市當中,我認為重慶政府的開放度是非常好的。我從02年第一次去重慶,發展到今天,全部在我的管轄范圍之內,我們作為大型的國際企業,不能僅以盈利為目的,至今我們只漲過一次水價,14年我就靠技術創新,靠我的管理水平,靠重慶的自然增長。我覺得是我們長期對重慶地區的看好贏得了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此外,還要有技術的支撐。
提問2:作為長期潛伏在E20平臺的愛好者,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孫總,外資企業進入到中國,更多的是跟政府,跟國有資本合作。在這方面,作為外資,怎么考慮,或者怎么前行?
孫明華:在目前的環境下,作為外資企業,比民營企業的感覺還冷,不被待見,不被看好。招投標項目中,政府在標書中確定不用外資,那么我們就沒有資格參加招投標的競選。但是我覺得,這只是中國環保產業發展過程當中,不光是環保,其實所有環保產業發展過程當中正常的過程。我覺得整個趨勢,還是朝著健康、公平大方向走的。至少我們的中央政府是這樣倡導的,至于下面在執行過程當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覺得對我們來說,我覺得我們心態很平和。因為我們在中國的發展已經40年了,我們基業非常好,短暫說市場不采納,不被看好沒關系,我們還會扎根在中國市場。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