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與重組是資本市場的永恒話題,發起設立環保產業并購基金似乎已成為資本市場的一種時尚。根據環境商會的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至今,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宣布設立環保并購基金,基金總規模近四百億元。進入2016年,這種熱潮依然未改。
目前,國內環保并購基金普遍采用“上市公司+PE”,即上市公司聯手PE成立并購基金的模式。分析師指出,“對于企業來說,內延式的增長到一定階段就必須要走外延式擴張的道路,所以,他們從產業的角度希望做并購重組。”
2015年以來,上市公司此起彼伏且動輒超10倍溢價的并購重組熱潮,直接催生了環保并購基金的快速生長。僅2016年前兩個月,就有8家上市公司參與設立環保并購基金。
券商分析師指出,“對于企業來說,內延式的增長到一定階段就必須要走外延式擴張的道路,所以,他們從產業的角度希望做并購重組。”
多家上市公司試水環保并購基金
因證監會自2014年7月宣布對不涉及借殼上市的并購取消審批,環保行業成立了許多并購基金。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至今,將近30家上市公司參與設立環保并購基金,總規模超過400億元。萬邦達、上風高科、先河環保、盛運環保、格林美等企業均紛紛設立產業并購基金。其中,不乏大手筆的投資,如盛運環保參與設立了三個并購基金:2016年1月14日,與德陽長盛基金發起設立20億元環保子基金;2015年12月4日,與國開金泰資本投資共同設立50億元環保并購基金;2015年7月14日,與興業銀行成立規模為6億元的并購夾層基金,投資領域以盛運環保主營垃圾發電相關的固廢產業及相關上下游產業為主。
此外,2015年9月,十大名企共同發起設立“首都水環境治理技術創新及產業發展(北京)基金”,發起公司包括:北排集團、碧水源、首創股份、環能科技、北控中科成、北京潤信鼎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水務投資中心、中國通用機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水務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一期規模為10億元,優先投資于首都地區及津、冀的水環境治理相關領域。
而縱覽各上市公司的公告,可以發現,目前國內環保并購基金多采用“上市公司+PE”的方式。這種“上市企業+PE”式的環保產業并購基金所投資項目,主要是圍繞著上市企業同行業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上市公司在并購基金中扮演的角色已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出資的LP(有限合伙人),而是在投資決策中享有很大的話語權。
以萬邦達為例,去年與昆吾九鼎共同發起設立萬邦九鼎環保產業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20億元。基金將作為萬邦達公司并購整合國內外環保產業優質資源的平臺,聚焦“大環保”產業鏈上下游,充分發掘在工業水處理、市政水處理、煙氣治理、固廢處理處置、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投資機會,服務于公司的外延發展,與主業成長形成雙輪驅動,鞏固和提高公司的行業地位。
三類并購基金三條資本路徑
目前國內環保并購基金,可以歸納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與券商聯合設立并購基金,如中山公用攜手廣發證券,與廣發全資子公司廣發信德共同設立“廣發信德.中山公用并購基金”。總規模預計為20億元,其中廣發信德認繳出資3億元、公用環保認繳出資2億元,其余對外募集。投資主線為節能環保、清潔技術、新能源等行業。
比如渤海股份投資設立環境產業基金。渤海水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天風證券下屬天風天睿投資共同發起設立“銳城環境產業基金”(暫定名),預計規模5億元。主要對環保產業鏈優質標的進行股權投資和培育,推動產業并購重組,促進與環保節能相關的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企業和環保相關高端制造業的并購投資,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及協同發展。
第二種模式是聯合銀行業成立并購基金,比如盛運環保與興業銀行成立規模為6億元的并購夾層基金,通過股權增資方式,用于招遠、凱里、拉薩、棗莊等4個垃圾發電項目建設。
(注:“夾層投資”是指對成長到擴張階段,尚未盈利,但仍然需要大量資金進行擴張的風險企業進行投資。)
第三種模式是聯手PE設立并購基金,此種模式占大多數。如上風高科與盈峰資本、易方達資產等共同設立30億元的環保并購基金;先河環保與上海康橙投資合作發起設立5億元“上海先河環保產業基金”;再升科技與福建盈科創業投資發起設立“再升盈科節能環保產業并購基金”;東湖高新與聯投集團、光大浸輝合作設立24億“東湖高新環保產業并購基金”等等。
與PE合作,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利用PE專業投資團隊和融資渠道,放大投資能力,為公司未來發展儲備更多并購標的;同時能夠把收購標的在并購基金控制下運營一段時間,防止收購后的不確定性給上市公司短期業績帶來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統計到的這些環保并購基金中,沒有一家是上市公司控股。對此,有券商分析師指出,上市公司的收購有復雜的決策和審批程序,但是面對激烈的競爭,時間往往是關鍵。并購過程由并購基金來操作,效率更高。其次,對于不具備股權投資經驗的上市公司而言,選擇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并購基金,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可以降低風險。另外,還可以通過外部募資來解決一部分資金問題。最后,這樣可以提高資金使用率,提高資金的杠桿作用。
基金成立后常伴隨并購重組
上市公司的并購行為往往能刺激股價上漲,提升公司業績,而上市公司與PE機構合作設立并購基金,往往也被投資者理解為短期內存在并購重組預期。一些環保上市公司在成立并購基金后不久便出現了并購案例。
如高能環境,2015年6月17日宣布擬與上海磐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磐霖高能環保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擬為10億元,專注于環保產業投資。隨后9月18日即宣布,將以不超過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深圳市鑫卓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玉禾田環境事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權。玉禾田主營業務涵蓋了市政環衛、綜合物業管理、園林綠化、PCO有害生物防治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等為一體的全方位、多領域的大型的城市綜合環境服務。
再如天翔環境,(就是之前的“天保重裝”)2015年2月9日宣布與東證融成共同發起設立“東證天保環保產業并購基金”,總規模5億元,投資于國內外環保行業優質企業、相關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隨后4月30日宣布,擬收購美國圣騎士公司80%公司。美國圣騎士公司是全球著名的環保分離設備制造及環境治理工程服務提供商,其污水污泥分離濃縮相關設備工藝技術具備世界領先水平,其客戶主要為政府水務部門、大型環境治理服務集團、石油化工廢水廢油處理公司等。
傳統行業通過設立環保并購基金轉型升級
當然,傳統行業上市公司也不甘示弱,通過設立環保并購基金而向新興的環保節能行業轉型升級的案例比比皆是,南方匯通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南方匯通,由原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獨家發起,公司主要業務為鐵路貨車修理和制造及其配件生產。2015年4月22日,南方匯通宣布,與北京智德盛投資共同設立北京智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并將聯合設立規模不超過10億元的“智匯節能環保產業并購基金”。
公司通過節能環保并購基金加快外延式擴張步伐,在水資源化、節能環保領域搶占行業制高點。公司有望成為未來“中車集團”旗下環保類新興產業培育平臺,從而打開市值成長空間。
并購仍是環保行業2016年主題
2016年正式開啟了“十三五”規劃的全面施行,政府不斷落地的政策利好會進一步放開環保行業的發展。未來行業集中度將繼續提高。在整個“十三五”時期,海外并購和環保企業“大吃小”的模式將持續。環境商會榮譽會長文一波公開表示,“桑德今年的重點之一,成立基金管理公司,設立創投和PE兩支基金,專注環保和新能源領域。”
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說:“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都不景氣,已經進入峰值點,開始往下走,投資熱點不是太多,中國污染很重,環保這一塊應該是投資熱點。”當然,隨著環保行業愈發成熟,傳統行業進入環保行業的難度將逐漸增強。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