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開拓新領域,打造全產業鏈水生態航母的2015年,碧水源繼續鞏固農村污水處理原有陣地,在北京新農村建設中取得更大的進展。
記者了解到,碧水源在進入水處理市場的早期,正是得益于其膜技術在農村污水處理中的廣泛應用,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累計已建設運營2000余座小型農村污水處理站。
其中,北京地區就占了逾400座,不乏北京海淀區西北旺鎮韓家川污水站、門頭溝區妙峰山鎮陳家莊污水站等村鎮級污水處理廠/站的典型代表。據介紹,前者采用碧水源地下式MBR污水處理工藝技術,適合出水水質要求高、占地面積及處理規模較大的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后者則采用智能化小型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簡稱“CWT”),適合治理各種規模較小的分散性水污染。
作為最早進軍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的水務企業,碧水源為北京的新農村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
自2013年12月,北京發布新的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后,加之村莊發展和人口增長的現狀,部分現有農村污水處理站出水水質已不符合現行污染物排放標準,設計規模亦無法滿足使用要求,在此背景下,此類需升級改造的村級污水處理站,也成為了農村水務大市場中待開采的一個“金礦”。
在海淀北部地區南沙河流域的蘇家坨鎮及上莊鎮,就存在19個村級污水處理站亟需升級改造,這些項目作為海淀區南沙河流域“三年還清”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提標的必要性,亦存在擴容的需求。
日前,碧水源正式與上述項目簽訂特許經營協議,通過全部采用碧水源MBR工藝,大幅提高出水水質,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站排入地表水體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新(改、擴)污水處理站B排放限值,污水處理總規模亦由原來的7670噸/日,提升至12160噸/日,將積極助力實現南沙河流域的“三年還清”計劃。
碧水源表示,隨著北京繼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碧水源將進一步鋪開農村污水處理業務,同時,深入參與北京村級污水站升級改造。
編輯:陳丹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