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是魯粵兩地合資合作的國有資本背景水務企業,經過了近6年的發展,“內外兼修,固本轉型”,目前已經成長為華北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技術研發型環保水務企業。
近日,記者通過對該公司董事、總經理邱福祥的專訪,探求了國有背景水務企業變革創新發展之道。邱福祥談戰略、談經營,談管理,談轉型……這位水務行業資深的職業經理人,句句折射出獨特的商海智慧。
談戰略—公司長期穩定發展要靠戰略指引
“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環保水務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制定明確的發展戰略規劃,適應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才能保證公司長期穩定發展。”
環保水務產業作為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嚴峻挑戰。國家在不斷完善政策規范、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從進一步深化特許經營、推行ppp融資模式、鼓勵政府購買第三方環境服務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來加快推動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環保水務行業也從單純的城市供水、污水處理業務,向固廢處理、生態修復、流域治理等公用服務業領域擴張,綜合環境服務模式成為未來環保水務行業新的產業形態。在當前行業發展背景下,明確企業的未來發展戰略顯得尤為重要。
談到公司的發展戰略,邱福祥說,公司成立之初,本著穩運營、求發展的原則,確立了將公司供水和污水處理業務打造成為省內領先的標桿企業,使公司成為一流水務運營服務商的戰略目標,而經過近6年的經營發展,公司也在戰略目標的指引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圓滿實現了既定的戰略目標。
在清晰的發展戰略引領下,公司資產規模從成立之初的58769.62萬元到2014年末的102580.99萬元,增長了74.5%;營業收入也從2010年的12179.85萬元增長到2014年的23194.63萬元,增長了90.4%;凈利潤從2010年的1411.31萬元增長到2014年的2365.84萬元,增長了67.6%。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有望突破3億元,凈利潤達到4000萬元以上。
在當前新的發展形勢下,公司于2015年組織編制了五年業務發展規劃,確立了“立足中心城區、輻射周邊鄉鎮,深耕傳統業務、挖掘細分市場”的發展戰略,采取產品市場驅動和技術服務驅動的復合增長模式,推動公司向著“具備較強技術能力和經營水平的專業水務運營商”的方向發展。同時,公司作為股東方旗下經營規模最大的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一體化運營公司,將依托股東方的擴張發展,做好自身的經營管理和發展定位,為股東方提供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支撐和延伸服務。
談經營——合資合作要明確發展定位
“市政公用行業的投資不單單是為了資產和規模的擴張,合資企業發展的著眼點還是要以引入市場機制為主,把體制機制創新、提高經營效率、改善服務質量、服務區域發展作為根本目標。”
邱福祥說,2009年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山公用事業集團逆勢北上,與濟寧供水集團總公司合資合作,成立了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有限公司,促成了當年度國內交易數額最大的水務合資項目。但濟寧中山公用的發展定位,決不能單純地追求資產和利潤最大化,還是要以提高經營和服務質量、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因此,公司剛成立,就提出了“關注民生、奉獻社會”的宗旨,確立了“點滴送真情,清泉潤萬家”的服務理念。
他說,明確了業務發展定位后,公司深耕細作,深挖發展潛力,打造經營團隊,堅定不移地堅持“變革、創新、發展、突破”的經營理念,每年推出一個“主題年”活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2010年開展“優質服務新紀年”活動,開通“0537-2321111”水務服務熱線,推行社會公開服務承諾,實現了濟寧水務服務的“四個一流”,讓水務服務成為了公司的靚麗名片;2011年實施“擴大銷售年”,全面發動、全員參與、高管包保,封停自備井,拓展新用戶,實現了供水銷售收入的飛躍式增長;2012年推行“主管執行年”,通過完備的培訓管理體系,強化一線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深化員工隊伍執行能力建設,切實提高了管理組織能力;2013年開展“降漏目標管理年”,成立研究生創業實踐基地,聘請專業公司開展巡線、檢漏服務指導,科學優化管網布局,大幅降低了產銷差率,提高了管網運營效率;2014年定義為“創新與效率”管理年,通過創新觀念思路、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制度流程,形成了勇于實踐、敢于擔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創新工作氛圍;今年,我們又開展了“質量規范提升年”,深入推進“依法治企”,制定完備方案,實現經營管理質量提升、生產運行質量提升、工程施工質量提升、客戶服務質量提升、安全管理質量提升等“五大提升”。
“公司在練好內功、狠抓運營的同時,始終不忘踐行社會責任”,邱福祥告訴記者。
近年來配合濟寧市太白湖新區、濟北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三個新區的開發建設,企業自籌投入巨資建設供水管網,做到了基礎設施先行,保障了新區建設發展的用水需求。特別是2010公司克服資金緊張、人員匱乏、經驗空白的困難,自籌資金近2億元,完成了污水處理一級A升級改造暨中水回用工程,成為了濟寧市迎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檢查和國家園林城市檢查的唯一加分項,該工程也被評為“山東省環境保護示范工程”,為山東省實現“確保第一名,實現五連冠”的任務目標做出了突出貢獻。公司被授予全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工作先進集體、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2013年公司被中國水網評為“中國水業最具社會責任服務企業”。
談管理——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制度成為文化
“一個企業的運作,不僅是靠人,更多的是靠制度體系,靠具體業務流程來推動。離開哪一個人,企業照樣有序運轉,才是成功的制度。”
邱福祥說,他到濟寧中山公用工作了6年,強調的最多的就是制度和流程。水務公司看似常規性工作較多,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剛到公司兩年的時間,他就組織編制了公司層面的管理制度80多項,細化到具體業務流程有150多個,厚厚的幾本管理制度匯編,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公司組織紀律的嚴謹規范。
“出臺制度不是目的,關鍵是員工要學習,還得會用。公司每年都會組織多次制度流程學習培訓活動,還定期組織員工考試,考試不合格的說明還不具備上崗條件,沒辦法,那你就要待崗學習,什么時候掌握制度和具體操作流程,才能繼續上崗。這不僅僅是對公司負責,更是對整個社會的供水和污水處理安全負責。”
公司剛成立沒多久,他組織召開中層管理人員會議時,安排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大字“漠視”,要求全體員工首先要扭轉意識,消除“漠視”行為,如果還存在舊思想、舊觀念,那么合資就失去了意義。
他表示,任職總經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水廠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當時員工們稱之為“百日會戰”,要求消除所有設備、線路的安全隱患,徹底廠區環境衛生,設備不能有銹跡,路面不能有泥污,花草不能出護欄,衛生不能有死角。所有工作全是員工自己動手,當時不少員工私下里說,邱總走過的地方“寸草不生”。他說,“我只是不能容忍雜草,清除了雜草才能長出好莊稼。”
有員工說邱福祥的管理過于苛刻。他表示,制度是對事不對人,在情與理的抉擇中,剛性的制度是不能被逾越的。他舉了一個看似很小卻影響很大的例子。公司成立伊始就提出了辦公場所全面禁煙、中層管理人員中午嚴格限酒的規定,剛開始有的員工不適應,一個部門經理沒有重視,違反了辦公室禁煙規定,被他抓個正著,結果將這個部門經理在全公司范圍通報批評,辦公室員工進行罰款處理。當時也有公司副總來說情,但他依然沒有改變決定,“不是我不講情面,故意針對某個人。倘若今天不去追究,明天就會有第二人效仿,后天還會有更多人,公司管理怎么落實?”以前還有一些員工因為工作服沒有穿好,受到了嚴厲處罰。邱福祥說,剛開始都不理解,但到了現在,大家感覺到了,如果沒有當初的嚴厲甚至苛刻,公司不會像現在這樣有一個嚴謹、規范、高效的運轉體系。這就是“制度文化”。
談轉型——適應新常態必須依靠技術研發轉型發展
“自主創新,科技研發,提出來容易落實難。尤其是傳統中小水務企業,守著原有‘一畝三分地’,想真正依靠技術創新擴張市場、轉型發展,必須下很大的決心,嘗盡不為人知的艱難。”
邱福祥表示,經過前幾年的深耕細作、全面挖潛,公司內部經營管理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去年以來面臨換擋調速和結構調整問題。不轉型就要原地踏步,如何適應新常態,也成為擺在面前的一個關鍵問題。
在供水板塊方面,經營班子以“降漏目標管理年”和“創新與效率”主題年活動為契機,一是加強專業技術培訓研發,與東南大學簽訂了給排水專業技術培訓提升意向書,聯合東南大學在公司設立的“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標志著公司市政給排水產學研項目正式啟動,為公司員工專業度提升和技術研發搭建了良好的發展平臺;二是借力打力,聘請專業公司擔任第三方顧問,扎實開展降漏目標管理活動,提升了員工降漏技術及公司硬件設備水平;三是針對北方地下水總硬度普遍偏高現象,加大工藝研發力度,開展軟化水工藝試驗,解決了供水水質硬度偏高問題。經過近幾年的潛心研發,公司不斷提升“內功”,所屬高新水廠被中國水協評為“全國十佳達標供水廠”。公司具體承擔了國家“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南水北調山東受水區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中的4個重要子課題的科研任務,標志著公司在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方面達到了一流水務企業水平。
邱福祥表示,在污水處理方面,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市場調研工作力度,與國內外水處理公司、科研設計院所密切溝通協作,加強在升級改造、污泥處理處置、一體化設備、高難廢水處理、流域水環境治理等領域的技術論證和市場調研。其中,與日本生態能研究所聯合研發并推廣應用了生態能污水處理系統和生態能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兩項技術應用以來,運行穩定可靠,提高了系統抗沖擊能力。污水處理效率提高了1.2倍以上,污泥消減率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30%以上,廠區臭味有了明顯降低,出水水質除了磷(P)以外,都優于國家一級A的標準,接近地表水。平均每年降低污泥處理處置費用約220萬元、停用設備節省維修費50萬元、節省電費 110萬元。得益于生態能污水處理系統的成功運行,我公司先后榮獲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績效達標競賽“十佳達標單位”、“山東省城市污水處理績效管理考評先進單位”。生態能污水處理系統通過了科技部門組織的技術鑒定,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被評為2014年山東省環境保護重點實用技術,獲得了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生態能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獲得了國家專利。目前,生態能污水處理系統在江蘇、北京和山東成功地進行了示范性和商業化應用。
邱福祥認為,企業轉型發展,不僅是“向市長要政策”,更重要的是依靠核心技術,“向市場要效益”。去年以來,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憑借掌握的核心技術,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市場化進程,目前已經成功委托運營了濟寧市濟北新區和太白湖新區兩個污水處理廠,中標了濟南市野生動物園污水處理項目,并涉足曲阜市部分工業企業廢水治理,顯著擴大了服務范圍,提升了經濟效益。目前正積極參與汶上縣、嘉祥縣等縣區的村鎮污水處理項目,為魯西南乃至山東省面源污染治理做出了積極貢獻。他說,公司正依據國家有關產業政策,積極推動成立濟寧市環保產業協會,希望以協會為平臺,帶動、引領整個地區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2014年底,他又促成了公司節能環保工作另一件大事,即與中航國際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簽約綜合能源優化項目,將生態能污水處理系統與光伏電站、中水源熱泵等節能改造技術結合,進一步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和污水處理資源產業鏈的延伸。其中,中水源熱泵項目建成以來,運行效果良好,較好地保障了所屬污水處理廠廠區內近6000平方米的建筑物冬季供暖、夏季供冷。邱福祥表示,根據中水源熱泵試運行效果分析,如全部開發利用公司污水處理廠20余萬噸的中水資源,可為約190余萬平米的建筑提供集中供暖服務。目前公司正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擬建設區域能源中心,為周邊建筑提供集中供熱服務,推進區域的節能減排工作。
正是由于邱福祥在節能環保領域的突出工作,他本人被山東省環保產業協會推選為副會長,公司也被評為“山東省環保骨干企業”。
在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邱福祥一直在跟我們談企業的改革、發展和轉型問題,沒有任何言辭談及個人工作的艱辛。采訪到尾聲,邱福祥依然興致勃勃地描述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未來的發展。他憧憬著公司能在新的經營環境下,憑借前期在規范管理和技術研發方面的積累,能實現企業發展的跨越。
編輯:陳丹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