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首屆全國環境互聯網會議在山東濟南舉行,環保部及各省市環保管理部門、媒體研究專家,人民網、新浪網、南方周末、中國水網等媒體負責人及任志強、曹林、石述思、點子正、俠客島等微博、微信大V一起共議“新常態下環境新媒體的戰略選擇”,現場,環保部“中國環境宣傳教育”和“中國環境新聞”官方微博、微信同時正式上線。
環保部副部長潘岳指出,互聯網促進了公眾環境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也使得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和開放。公眾通過互聯網發出自己的聲音,參與環境事務與環境事件,影響決策方向和事件走向。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注無處不在,參與無處不在,監督無處不在。這樣的大背景,要求環保部門認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環境管理戰略轉型,構建環保大格局。
對此,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總編傅濤現場發言認為:
傳統思維下,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一個企業的好壞、一個政策的好壞,由短板決定。而互聯網時代,主要看長板。
一,關于環保定位。環保的根本定位和環保宣教是皮和毛的關系,如果環保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環保宣教只是為地方政府保駕護航,那么環保跟媒體的關系就不好處理。如果環保系統的定位與中央一致,真正為建設生態文明、為群眾負責,而不是為地方經濟保駕護航,環境涉及的內容又非常接地氣,媒體其實會成為好的合作伙伴。
二,在宣教方針落地方面,環保產業有上百萬從業人員,他們既注意環保,也支持環保部門的戰略決定,我希望環境互聯網大會也應該有更多的產業主體出現。他們也有力量,完全能成為呼應環境政策的最得力助手。
三,宣教中心這個詞顯得過于太高大上。互聯網時代講求平等思維,環保部門現在做的是社會溝通,建議不妨將環保宣教中心改名成社會溝通中心,或者公眾參與中心,這樣會顯得更接地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體現真正的執政理念。
四,互聯網時代,信息噴涌,供給太多,有時候也許永遠不可能看到事實。所以,環保不能只要做得好就可以,如果做了就必須要說,只做不說肯定不行,只說不做當然也不行。實際上,做和說都很重要。
五,做環境自媒體需要很專業的團隊來運營。未來5年后,大部分媒體會因自媒體而消亡。李克強總理提到公共服務采購,環保自媒體運營,所有環保廳局都要成立一個部門,花費不少投入和數十上百的人力來做,成本高,也不專業。有的單位已經做得很好,為什么不能也采購服務?可以向體制內采購,也可以向體制外采購,最好是向混合所以制采購,以這樣的方式解決環保信息溝通、促進經驗交流。我認為,對于環保,不同板塊之間的分割,不同區域之間的分割問題,通過專業化的服務貫穿都可以解決。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