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5日,國務院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提出重點治理劣五類等污染嚴重水體。2014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永會指出,在即將出臺的“水十條”中,有關城市水污染治理領域的規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將城市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下”。
在國家新的政策要求下,面向環境效果的市場需求不斷顯現,污水處理廠不斷提標,但為何民眾感覺卻并未得到提升改善?就此,E20環境平臺將在2015年1月20日上午舉辦“鏗鏘三人行”第三期活動,專題探討黑臭水體治理現狀及發展趨勢。
本次活動沿襲往期形式,由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主持,對話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其軍,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生物學教研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胡洪營,深度探討黑臭水體治理問題。
第三期“鏗鏘三人行”將就造成水體黑臭的“元兇”,黑臭水體的危害,黑臭水體治理主要存在的問題、困難以及政策難點,治理技術路線幾個問題展開討論。三位專家將對應急處理 “常態化”推行發表意見和建議。
除沿襲往期形式之外,本次“鏗鏘三人行”活動將開放微信問答平臺,對黑臭水體治理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和用戶,可通過“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微信平臺(微信號:chinawaternet)提交您的問題,我們將選取代表性問題在活動現場向嘉賓提問,請專家作出解答。詳細內容敬請關注中國水網及“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微信報道。
附:專家簡介
薛濤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清華大學環境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水網研究院執行院長。
資深市政環境投融資專家,在市政環境領域有八年領域采購經驗,十二年投融資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
李其軍
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級人選,北京市流域水環境與生態技術北京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水利學會水工專業、泥沙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水利學會副理事長。現任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教授級高工。
主要研究領域為水工水力學、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先后承擔國家水專項、863計劃、北京市重大科技項目、中外合作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出版專著8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次,省部級科技獎項7次、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
胡洪營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生物學教研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
長期從事環境微生物學與環境生物技術、再生水水質安全評價與保障技術、污染水體水質凈化與生態恢復技術等方向的研究,至今共發表論著近300余篇(其中SCI論文110余篇)。先后獲科技部科技奧運先進個人;教育部、建設部、環保部等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等。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